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微信谣言的特点解析

发布时间:2018-01-02 15:35

  本文关键词:微信谣言的特点解析 出处:《青年记者》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社交媒体 传播过程 解微 传播主体 社会环境 批判能力 中年人群 传播特征 传播学者 图像化


【摘要】:正作为新型社交媒体之一的微信,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微信中传播的大量谣言,误导受众的社会认知,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环境。本文从谣言传播主体、谣言主题、谣言话语表述三个方面分析微信谣言的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微信谣言,有效防范微信谣言的生成与传播。微信谣言传播主体的特点1.谣言信源多为男性,传播者多为女性。在微信谣言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男性多为谣言的始作俑者,充当着谣言信源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容易相信谣言、传播谣言。在谣言制造
[Abstract]:As one of the new social media WeChat, has become a part of many people's life, but a lot of rumors spread in WeChat, misleading the audience's social cognition, but also disrupt social environment to some extent. The rumor from the rumor spread rumors subject, theme,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of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 rumors. To help us understand more about WeChat rumors, effectively preventing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eChat. WeChat rumors rumors spread 1. main source of rumors are male, spread more for women. In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process of WeChat rumors, rumors of the men as the initiator of evil acts as a source of rumors, roles, and women more likely to believe rumors, rumors spread rumors in the manufacturing.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作为新型社交媒体之一的微信,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微信中传播的大量谣言,误导受众的社会认知,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社会环境。本文从谣言传播主体、谣言主题、谣言话语表述三个方面分析微信谣言的特点,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微信谣言,有效防范微信谣言的生成与传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牛慧清;钱梦姣;;浅析社交媒体中谣言的传播和消解机制——以微信谣言传播为例[J];新闻战线;2016年07期

2 张志安;束开荣;何凌南;;微信谣言的主题与特征[J];新闻与写作;2016年01期

3 宁海林;王泽霞;;现代新闻传播的图像化转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妍;;媒介分析视阈下微信谣言传播的原因初探——以“云南大批青年逃兵役”谣言为例[J];新闻传播;2017年04期

2 卞修涛;;微信谣言的特点解析[J];青年记者;2017年02期

3 陶成;;“量身”服务助力老年读者识别社交平台谣言[J];当代图书馆;2016年04期

4 李元来;;多层面相上网络谣言的悖论特性及长效治理[J];中州学刊;2016年12期

5 吕静;;全民新闻报道背景下互联网朋友圈谣言传播机制探讨[J];出版广角;2016年19期

6 黄清源;;专业型意见领袖的责任担当与话题策略[J];新闻前哨;2016年08期

7 杨嘉仪;;传播中介化后微信对舆论发展的影响——以吉林大安市新艾里乡甲醛中毒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5期

8 张志安;束开荣;;网络谣言的监管困境与治理逻辑[J];新闻与写作;2016年05期

9 张志安;束开荣;;微信谣言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网民、媒介与社会多重视角的考察[J];新闻与写作;2016年03期

10 赵淑文;;关于现代新闻传播图像化转向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繁旭;戴佳;杨宇菲;;风险传播中的专家与公众:PX事件的风险故事竞争[J];新闻记者;2015年09期

2 贾鹤鹏;范敬群;闫隽;;风险传播中知识、信任与价值的互动——以转基因争议为例[J];当代传播;2015年03期

3 曾繁旭;戴佳;;中国式风险传播:语境、脉络与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程艺然;;微信朋友圈在网络谣言当中的角色扮演[J];科技传播;2014年23期

5 赵前卫;马缘园;;自媒体时代微信谣言传播特点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16期

6 靳然;史晓丹;;浅析自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中的谣言传播[J];神州;2014年14期

7 郭小平;;环境传播中的风险修辞:“委婉语”的批判性解读[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05期

8 隋岩;李燕;;从谣言、流言的扩散机制看传播的风险[J];新闻大学;2012年01期

9 马晓虹;张树武;;论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与传播的当代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方雪琴;;论新兴媒体背景下的风险传播[J];当代传播;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2 马尔科姆;;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3 ;未来社交媒体10大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4 启程;;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5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7 马小娟;;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1年24期

8 冯岩;;人文城市发展中的社交媒体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9 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10 翟菁;张莉钥;;谱写2011年社交媒体研究“五部曲”[J];今传媒;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军 编译;社交媒体营销助推器还是新航向?[N];中国民航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一鸣;出版商介入社交媒体的危险[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Chris Nerney;社交媒体带来的5大安全威胁[N];网络世界;2011年

5 李鑫源;社交媒体影响不容小窥[N];科技日报;2011年

6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7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8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朱永磊 贝恩大中华区电信、媒体与高科技业务主管;如何成为社交媒体的长期赢家[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赵中文;东南亚企业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经商[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雪;复杂网络链路分析与社交媒体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罗准辰;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检索与传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唐李洋;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Twitter营销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朱星玮;社交媒体信息结构化组织及其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6 谢松县;社交媒体中观点信息分析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絮;社交媒体广告的表现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3 吴祖宏;大学生手机社交媒体依赖的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张茜茹;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测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邹姝玉;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8 秦晶晶;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胜;基于社交媒体网络的消费者网购决策及商品推荐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10 任雁;“文化迁徙”背景下中国留学社交媒体使用的“两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9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69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