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网络媒介评论话语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2 17:05

  本文关键词:网络媒介评论话语的比较分析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话语 网络媒体 比较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畅所欲言最重要的空间,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渠道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网民不仅能够轻松的获取感兴趣、想知道的资讯,而且还能随心所欲地发表评论,满足人们畅所欲言和网络社交的需求。而对于具体评论话语而言,网民的评论需要依托于门户网站、论坛空间和微博等平台来发表。当下网络媒体平台多如牛毛,不同的网络媒体平台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这些受众群体在网络评论话语的表现中在语言风格、评论形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另外,不同媒体在价值取向、内容倾向上也有一定差异,也会影响到评论话语的风格和形式。基于不同平台形成和传播的评论话语,其本身就是民意的表达。在它形成和传播中造就了多平台的舆论场,使得网民的评论越来越多的进入公众视野。网络媒体评论话语的传播在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给予一般民众更大的话语权。网民的评论话语逐渐就成为一种力量,对社会问题以及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起到积极的意义。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media technology, network media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to speak freely in space, people have changed the nature of access to outside information. Users can not only obtain interest easily, want to know the information, but also free to comment, and the social network to meet the people speak freely demand. As for the specific comment, the netizen comments need to rely on the portal website, forum space and micro-blog platform published. The current network media platform innumerable different network media platform, has a different audience. The audience in the network comment performance in language style, comment forms of performanc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different media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content tend to have a certain difference, will also affect the evaluation of discourse The style and form of different platforms.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discourse based on the comments, the expression itself is public opin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public opinion field created a multi platform in its formation, which entered the public view of Internet users comments.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edia commentary discourse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at all, given the general the people a greater voice. Comment users gradually became a force of social problem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power play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硕卿;期刊编辑的素质——浅谈修改文章的话语形式[J];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06期

2 高润东;;浅谈电子传媒时代跨媒介文学的发展[J];神州;2014年18期

3 陈月明;;广告“话语”的性质——以美国广告业为例[J];新闻界;2007年04期

4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维为;中国崛起一定要伴随自己话语的崛起[N];文汇报;2014年

2 苏州大学哲学系 李兰芬;消费者权益与广告话语的伦理立场[N];光明日报;2007年

3 浙江大学中文系 徐亮;文学的两副面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 王岩;民俗与文艺作品如何双向互动[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春燕;对话语篇的整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牟文婷;会话中重复话语的功能及制约因素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 黄超彬;陈述语言学视角下内心话语再现形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3 王艺霏;网络媒介评论话语的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4 曾冬青;文革话语的批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茵瀛;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话语语域功能分析[D];渤海大学;2012年

6 李佳;中国农村妇女话语:“感伤”作为一种生活的话语[D];浙江大学;2007年

7 苗茵菲;反讽话语的语用研究[D];温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0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70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