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政之与天津地方社会研究
本文关键词:胡政之与天津地方社会研究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事业原因,《大公报》总经理胡政之在天津居住了10多年,比在京、沪、港、渝等地住的时间都要长,占到其生命的近1/4,职业生涯的1/3以上。他与天津地方社会的关系值得研究,但过去却无人关注。通过查找报刊原始资料、时人的日记、年谱、传记等,得出结论:作为报人,胡政之领导下的《大公报》注重反映天津地方新闻,积极为天津人民鼓与呼;作为名流,胡政之参加关涉天津的各种社会活动,为天津人民的利益而尽心尽力。
[Abstract]:Due to career reasons, Hu Zhengzhi,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a Kung Pao, lived in Tianjin for more than 10 years, 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Beijing, Shanghai, Hong Kong, and Chongqing, accounting for nearly 1/4 of his life. More than 1/3 of his career. His relationship with Tianjin local society is worth studying, but no one paid attention to it in the past. By looking up the original materials of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chronology, biographies and so on,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o be a reporter.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Hu Zhengzhi, Ta Kung Pao focuses on reflecting Tianjin local news, actively drum and call for the people of Tianjin; As a celebrity, Hu Zhengzhi took part in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concerning Tianjin and did his best 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of Tianji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胡政之人脉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XW09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219.29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除了封建官报以外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也是全球华文传媒史上唯一拥有百岁高龄的报纸。胡政之两次入主《大公报》,先后在这个报纸工作27年,是和该报渊源最深、贡献最大的一人。(1)早在新记公司成立之前,胡政之就担任了王郅隆时期《大公报》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晓慧;《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J];近代史研究;2001年06期
2 自立;文革文风不死——笑谈关于《大公报》的是非[J];红岩春秋;2001年05期
3 白永达;;也谈《大公报》[J];博览群书;2001年01期
4 瑞青;;我眼中的大哥——记《大公报》特约记者瑞年堂兄的点点滴滴[J];学问;2002年04期
5 贾晓慧;论《大公报》的报业观:以20世纪30年代为例[J];史学月刊;2002年08期
6 穆欣;《大公报》拥蒋反共的阶级根源[J];新闻爱好者;2002年01期
7 方汉奇;为《大公报》辨诬——应该摘掉《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帽子[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8 方汉奇;为《大公报》辨诬——应该摘掉《大公报》“小骂大帮忙”的帽子[J];新闻大学;2002年03期
9 吴廷俊,范龙;《大公报》“敢言”传统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蕴[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03期
10 周葆华;质疑新记《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继忠;;建构与争议:新记《大公报》“小骂大帮忙”历史标签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9辑[C];2013年
2 杨柳;;从《大公报》征婚广告看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时代特色[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鲁宁 中国国家图书馆典阅部;《大公报》史话(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胡邦定;毛泽东拍板《大公报》进京[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3 ;诞生于天津的《大公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4 王鹏;1943年豫灾报道与《大公报》停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蓝鸿文;《大公报》和原大公报人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评论[N];中华新闻报;2008年
6 刘鲁宁 中国国家图书馆典阅部;《大公报》史话(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舒展;读《百年沧桑》,感怀《大公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师 唐小兵;学人论政《大公报》[N];东方早报;2012年
9 陈彤旭;新记《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途[N];中华新闻报;2003年
10 王鹏;“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与《大公报》[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斌;《大公报》宪政言论分析(1902-1949)[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会;《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洪芳;《大公报》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4 汪前军;《大公报》(1902-1916)与中国广告近代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志强;胡政之新闻职业观及其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文健;记忆与想象:近代媒体的都市叙事[D];南开大学;2012年
7 贺碧霄;新闻范式更替:从民间报人到党的干部[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习惠;“五四”时期湖南《大公报》副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孟军;新记《大公报》的用人策略和启示[D];广西大学;2008年
3 杨洁;从《大公报》舆论看民初京津地方对西俗的反应[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敏;新记《大公报》政治立场的历史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云龙;新记《大公报》的特色及方法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拥军;新记《大公报》与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D];中南大学;2009年
7 位娜;浅析抗战前十年《大公报》与西北开发[D];河南大学;2010年
8 韩晓;新记《大公报》的职业化理念与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9 葛凤;《大公报》与近代灾荒救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颖峰;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湖南《大公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4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37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