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呈现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呈现 出处:《当代传播》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随着媒介的更新变革,危机传播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变化。政府,从管理走向网络化治理;媒体,从把关到失控;公众:从被动到主动。这一危机传播格局的变化,使得危机传播应急机制得以重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机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Abstract]: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with the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a, the main body of crisis communica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in which the power balance among the government,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has changed. Media, from gatekeeper to out of control; Public: from passive to active. The change of crisis communication pattern reinvents the emergency mechanism of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minimizes the impact and loss caused by crisis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2015年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演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15ZFZ86001
【分类号】:G206
【正文快照】: 危机传播,作为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构成要素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危机传播者即“危机传播主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起点,在整个危机传播中起着主导性作用。(1)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危机传播主体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琳;廖勇勇;;走向共和的维客——维客传播主体特征初探[J];声屏世界;2006年04期
2 高焕静;;客户·信息员·传播主体——试论专业化媒体的受众角色[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8期
3 吕正兵;王倩;;反思传播主体意识的真实性——以结构主义思想家拉康的视角[J];东南传播;2008年05期
4 张建胜;;政府传播主体的社会责任——以“10·24”周口地震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1年03期
5 李彬;黄卫星;;我国对外传播主体的文化自觉[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6 陈春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传播主体的方式[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梁庆婷;;论我国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古俊伟;;对外传播主体、内容和渠道有待改革[J];对外传播;2012年05期
9 夏德元;;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传播主体与特征[J];新闻记者;2013年05期
10 崔宁;;传播主体实现本体知识建构与思维创新的认知机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晶;;网络空间中传播主体的生产行为研究——基于人民网强国论坛新闻事件传播的虚拟民族志观察[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2 王景华;;网络环境与服务机制、服务质量[A];海峡两岸资讯服务与教育新方向研讨会大会交流论文[C];2002年
3 刘永昶;;论当下社会语境中传播意识的健康构成[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微观权力视阈下的微传播责任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5 王雷;;坚持“三贴近”促进科普传播人性化[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律;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N];光明日报;2013年
2 程曼丽;国际传播主体探析[N];中华新闻报;2007年
3 长沙学院 陈兮;如何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效传播[N];光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京 整理;新媒体对党的建设的挑战与机遇[N];西藏日报;2010年
5 张歌东 申家宁;数字化大众传播的特征[N];中华新闻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重建;有声语言传播主体创作自觉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2 刘良初;课堂传播效果:研究的维度与理论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卓;新媒体互联网社区传播主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焦资娜;拍客原创视频的传播与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蒋萌萌;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和受众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李梦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5 王鑫;沉浸在声音中的情感[D];河北大学;2016年
6 胡明霞;当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法律传播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
7 王妍;现代广播电视体系下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璐;基于实现论幸福感的积极传播主体的媒介使用动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佳;微博新闻传播主体论[D];湖南大学;2013年
10 张进平;网络传播中的异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9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40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