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激励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激励因素分析? 出处:《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虚拟学习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激励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过程]从内外生激励视角出发,在整合激励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认知等理论基础上提出实验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实证研究部分,选取多个虚拟学习社区平台用户群体为样本,采用情境实验结合问卷访谈的方式收集211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显示,知识预期和地位预期显著促进用户"为我"知识贡献意愿,情感预期对"为我"知识贡献意愿没有影响;社区规范、主观规范和感知地位正向促进"为他"知识贡献意愿;自我效能、"为我"和"为他"知识贡献意愿均对知识贡献行为有促进作用;自我效能正向影响"为我"知识贡献意愿,而对"为他"知识贡献意愿无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knowledge contribution motivation factors and mechanism. Method / process] from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centive perspective, the integration of incentive theory,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put forward the hypotheses and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The empirical study part, select a number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platform user group as a sample,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ituation experiment collected 211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of test data, the use of Smart / model 2 PL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expected position is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promote knowledge and user "for me" knowledge contribution will have no effect on emotional expectations "for me" knowledge contribution intention; community norms,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positive status "for his" knowledge contribution intention; self-efficacy, "I" and "he" will have the knowledge contribution It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knowledge contribution behavior; self efficacy positively affects the willingness to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for me, but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willingness to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研合作中的协同信息行为研究”(项目编号:15CTQ02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研合作中的协同信息行为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0669)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专题项目“数字人文和语义挖掘”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203
【正文快照】: 人类发展史上经历的农业、工业和信息三次革命使得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在促使生产方式信息化转变的同时,也使知识逐步取代土地和资本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自诞生之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永成,王炜;虚拟学习社区多重内涵之解析与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胡钦太;;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3 黄寅;;构建网络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探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5 佟延秋;江玲;;虚拟学习社区定量研究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07年02期
6 李乾;杨声钢;陈政;黄荣怀;;面向多组织空间的中小学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0期
7 周小平;;建立以人为本的虚拟学习社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8 袁松鹤;邱崇光;;虚拟学习环境与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辨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9 叶国萍;;虚拟学习社区的技术支撑及发展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12期
10 卢志国;马国栋;任树怀;;论信息共享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J];情报杂志;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2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张莺 吴慧君;“云”时代变革传统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森灵;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殷秀兰;基于科研项目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芸;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策略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三强;基于生态学习观的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邵晨龙;基于资源聚合理念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雯;虚拟学习社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谢吉刚;基于资源的虚拟学习社区的开发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邓伟;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黄欣钰;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姚明;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交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3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42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