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世界听众的互动交流——以国际听众来信档案为中心考察
本文关键词:抗战前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世界听众的互动交流——以国际听众来信档案为中心考察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一个重要的窗口。抗战时期国际广播向世界传布中国抗战信息,通过节目和电波与世界各国听众建立了广泛的沟通与联系。借助国际听众来信,中国的国际广播以"听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广播节目内容和提升广播节目质量,改善播音员的播音技术,掌握电台信号传输的范围,注重加强与海外媒体合作,极大地扩大了中国抗战宣传的范围与效果,成为战时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beca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China to spread its message to the world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rough the programs and radio waves to establish a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s and contacts with listeners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help of letters from international listeners, China's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is guided by "the needs of the audience". We will continue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radio program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adio programmes, improve the broadcasting technology of broadcasters, master the range of radio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overseas media. It greatly expanded the scope and effect of China's anti-Japanese propaganda and beca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wartim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史料整理与研究”(15ZDB1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日本在华新闻侵略与殖民传播研究”(16BXW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29.29
【正文快照】: 广播电台自诞生以来,凭借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迅速打破了报纸的垄断,成为近代世界最主要的传播工具。二战时期,广播电台作为传播武器,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在战争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国际广播俨然已成为战时军事、外交辅助手段和对外传播工具,参战各国借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斌;西方国家“外宣”一瞥──赴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考察断想[J];当代传播;2000年01期
2 沈大力;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欧洲之窗”专访[J];外国文学;1995年05期
3 李绪元;“世界就在您的家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节目吸引听众的招数[J];视听界;2003年05期
4 卜伟才;;国际广播电台文化外宣概览[J];对外传播;2010年08期
5 赵万智;;制造“他者”: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中的中国形象[J];东南传播;2010年08期
6 赖炜坤;;新视角 新手段——国际广播电台的“两会”报道[J];对外传播;2011年04期
7 ;国际广播电台[J];国际新闻界;1980年01期
8 胡耀亭;全球范围争夺听众的竞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年01期
9 杨宁军;国际广播电台信息处理系统[J];广播电视信息;1994年03期
10 张秋华;;千兆网上播 ——国际广 播电台升级局域网[J];每周电脑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海音;徐树华;;满足未知的受众——德国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及其中文节目[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2 范玮;;广播节目声音质量评估现状及问题[A];2009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志斌;金小红;;广播节目录音与制作[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4 陈锐;;受众的认知偏差与心理压力——浅析寻医问药类广播节目的危害性[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亚宁;国际广播电台海外新节目落地[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瑟;把听到的看到的说给乡亲们[N];光明日报;2013年
3 ;两会新发现:新闻掌上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4 记者 郑晓春;国际广播电台推介希伯莱语网站[N];科技日报;2009年
5 乌云格日勒;苏尼特左旗外宣工作取得好成绩[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6 记者 梁晓华;全会“确定经改新目标”[N];光明日报;2013年
7 吴云;打好“四张牌” 办活广播节目[N];中华新闻报;2003年
8 符进叶;试论广播节目的定位[N];中华新闻报;2004年
9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 胡京霞;浅谈广播节目片头的制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10 通讯员 闫利;我市2007年度优秀广播节目评选结束[N];临汾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岩;后广播时代广播节目形态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肖通;广播节目碎片化创意形式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齐美慧;广播节目受众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4 王钰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栏目二十部经典儿童广播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5 牛丹彤;融媒体时代下女性广播节目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6 张晓康;论旅游广播节目多元素融合之路[D];河南大学;2016年
7 范雨婷;广播节目《下班路上侃新闻》创作报告[D];浙江传媒学院;2017年
8 钟伟光;媒体融合时期广播节目市场化的探索[D];吉林艺术学院;2010年
9 刘亚倩;基于4R理论的广播节目影响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李彬;阜新人民广播节目改版项目进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3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42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