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两报一刊”评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0 20:39

  本文选题:文化大革命 切入点:两报一刊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特殊年代的一种非常规媒体现象,“两报一刊”评论极具个案研究的价值,是当代新闻史研究不可绕过的一个对象,是修当代新闻史尤其是“文革”新闻史的客观需要。而在当代新闻史研究中,“文革”新闻史为敏感地带,研究亦为薄弱地带,以“两报一刊”评论为对象的本体研究,至今尚付阙如。本研究走出的这一小步,旨在突破盲点,而完整准确地呈现“两报一刊”评论这份历史遗产,尚任重道远。本研究重点有二:一是通过考察在“领袖——媒体——民众”的政治控制模式下,“两报一刊”评论的宣传面貌及其宣传运作的动态过程,还原“两报一刊”评论的真实历史面目;二是通过梳理舆论权威主体从“一报一刊”评论到“两报一刊”评论,再从“两报一刊”评论到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变化轨迹,厘清“两报一刊”评论从形成到终结的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性。本研究正论部分共有五章,研究思路总体上遵循纵的历史发展观,即依循“两报一刊”评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展开,第一章考察“两报一刊”评论的历史渊源,即舆论权威从“一报一刊”评论到“两报一刊”评论的演化过程;第二、三、四章是对特殊历史时空下的“两报一刊”评论的本体研究;第五章考察“两报一刊”评论的历史终结,即舆论权威从“两报一刊”评论到特约评论员文章的演化过程。第一章“两报一刊”评论的形成主要考察“两报一刊”评论的前身“一报-刊”评论在特殊历史情境中,应形势所需演变为“两报一刊”评论的过程。第二章“两报一刊”评论的生存基础主要就更集中化的宣传体制、更权力化的新闻媒体两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两报一刊”评论的生存基础本质上是一个更一律的舆论环境。第三章“两报一刊”评论的宣传内容从对“两报一刊”评论的宣传议题分析入手,厘清“两报一刊”评论宣传内容共时性存在的内部逻辑以及历时性流变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报一刊”评论背离实际的表达的虚伪性,及其顺应新的客观现实的表达流变。第四章“两报一刊”评论的宣传路径主要从新闻媒体宣传路径、组织化宣传路径两方面就“两报一刊”评论宣传路径的特殊性展开分析,并通过考察具体议题沿着这两条路径展开宣传的概况,以窥全貌。第五章“两报一刊”评论的终结考察了困于表达僵局的“两报一刊”评论舆论威权渐渐折损,被新的舆论权威“特约评论员”文章取代的退场过程。通过以上五章分析,本研究最后结论是:从甚嚣尘上的喧哗到止于无力的静默,,“两报一刊”评论有着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性。具体说来是:“两报一刊”评论诞生伊始,即建立起了超越文本的舆论威权的符号价值,在“领袖——媒体——民众”的政治控制模式中,“两报一刊”评论被赋予了宣达“最新指示”的政治权力,具有无上的威权,作为重要的权力角色,参与到政治权力的运作中。凭借举国权威媒体的齐声呐喊和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到每一个单位的组织化宣传网络,“两报一刊”评论将领袖的政治意志传达到每一个民众。提出和论证“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一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成为“两报一刊”评论的重要政治任务。随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实践越来越难以继续,意识形态与实践的严重背离,使以维护“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己任的“两报一刊”评论逐渐陷入到表达的困境。新的舆论权威“特约评论员”文章横空出世,名声鹊起,承担起新的“改革”意识形态的启蒙任务,“两报一刊”评论权威折损,最终失守,退出政治的舞台,淡出民众的日常生活。其终结,正如其出场一样,都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12.2


本文编号:1640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40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