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获奖作品的特色分析
本文选题:调查性报道 切入点:普利策新闻奖 出处:《传媒》2017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奖设立于1985年,是为通过长期积累起来足够的新闻素材和一手资料,向受众提供对某一话题或事件全面客观、权威有力的调查解释的优秀作品设立的奖项。将社会的黑暗面挖掘并呈现给受众,是调查性报道的根本宗旨所在。正如普利策所讲的,"新闻记者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这无疑是对调查性报道价值最精准的诠释,借助调查性报道才能
[Abstract]:The Pulitzer Prize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was established in 1985 to provide the audience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view of a topic or event by accumulating enough news material and first-hand informa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An award set up by an authority to investigate and explain an excellent work. The dark side of society is excavated and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I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As Pulitzer put it, "journalists have to look at everything in the boundless sea, and look at the unexpected winds and the hidden reefs and dangers of the sea." "this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value of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with the aid of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作者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
【分类号】:G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亚荃;调查性报道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2 周克冰;小记者扳倒了大总统——调查性报道典型一例[J];新闻爱好者;2000年06期
3 周克冰;;小记者搬倒了大总统——调查性报道典型一例[J];新闻三昧;2000年09期
4 穆冰;试论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J];军事记者;2003年10期
5 张意轩 ,丁荷莲;调查性报道的力量和魅力[J];中国记者;2003年07期
6 黄厚珍;调查性报道与社会各层主体[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赵永会;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几点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8 史经学;调查性报道要注重用过程说话——以“关注西安火车站周边环境”系列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04年11期
9 张征,冯静;《明镜》周刊与调查性报道[J];国际新闻界;2005年03期
10 张海馨;刘畅和他的调查性报道[J];新闻爱好者;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展江;;俄罗斯调查性报道管窥(1991~2006)[A];新闻学论集第28辑[C];2012年
2 邓天颖;;新闻异化:调查性报道的傲慢与偏见——以“黑哨”事件的新闻调查为例[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毛家武;;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下的普利策新闻奖特稿[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敏;论调查性报道及如何使其具有中国特色[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2 史果红;调查性报道需要魄力和技巧[N];山西日报;2005年
3 段鹏;调查性报道为何异军突起[N];发展导报;2003年
4 赵刚;美国调查性报道的理念与操作[N];中华新闻报;2002年
5 唐峰;美国调查性报道探析(上)[N];中华新闻报;2002年
6 唐峰;美国调查性报道探析(下)[N];中华新闻报;2002年
7 沈磊 吴斌斌;“重磅炸弹”——调查性报道[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黄钦;调查性报道的传播策略[N];中华新闻报;2008年
9 翁昌寿 刘波;确立规范 提供镜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赵刚;美国调查性报道的理念与操作(28)[N];中华新闻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筱筠;调查性报道伦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全英姬;我国调查性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苏朝伟;中国调查性报道的现状与前景[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傅海;我国调查性报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段勃;调查性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卿志军;调查性报道原理探析[D];广西大学;2004年
7 王菊红;我国调查性报道侵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何瑜;《新京报》民意调查性报道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9 殷程程;《南方都市报》调查性报道可视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迟靖霖;微博对调查性报道生产和传播机制的影响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652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5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