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资讯网
本文关键词:“人”的发现与遮蔽——“五四”新闻传播未完成的启蒙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姜红,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新闻教育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新闻传播学,近年来研究主要方向为传媒与社会思潮,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论,中国新闻改革等。
电子邮箱:jianghongxw@yahoo.com.cn;jhxw2001@sina.com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5-1998年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习,199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3-2006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理论新闻传播学方向学习,2006年获得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安徽大学新闻学系任教至今。
主要论文论著:
1、《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3期。
2、《新闻报道方式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3、《媒介的核心受众定位》,《新闻爱好者》,2003年第11期。
4、《2003年度中国新闻与法治研究综述》,《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5、《“人”的发现与遮蔽——“五四”新闻传播未完成的启蒙使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3期。
6、《大众传媒与人文精神》,《新闻春秋——世界华文媒体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7、《“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新闻记者》,2004年12期。
8、《直面时代的问题——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热点》,《新闻记者》,2005年第3期。
9、《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2期;
10、《“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对央视广告部形象宣传广告的符号学解读》,《新闻大学》,2005年夏季号。
11、《舆论如何是可能的?——读李普曼〈公众舆论〉笔记》,《新闻记者》,2006年第2期。
12、《作为“信息”的新闻与作为“科学”的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2期。
13、《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与学术思想中的科学主义(1918-1949)》,博士论文。
14\《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与媒体责任》,《新闻战线》,2007年第3期。
15\《现代中国新闻学科的合法性建构——“新闻有学无学”论争新解》,《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第1期。
16\《从本真生存到人神和谐——海德格尔传播思想探析》,载《新闻与传播评论》2006-2007年合刊,武汉出版社,2007年12月。
17\《现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的初成——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回眸》,《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7期。
获奖情况:
1、参与写作的报告文学《从大别山到大西南》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2001);
2、安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1);
3、专著《新闻报道方式论》获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3);
4、安徽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
5、学术论文《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潮的流变》获“2004年全国博士生论坛?首届新闻传播学分论坛”学术论文一等奖(2004);
6、学术论文《处于市场经济十字路口的中国大众传媒》获“复旦大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2004);
7、学术论文《本真生存与人神和谐——海德格尔传播思想探析》获“全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奖(2005);
8、在复旦大学读博期间获“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2005)。
科研项目:
1、主持2008年国家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两重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研究》,批准号08CXW004。
2、主持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研究》,批准号07JC860008。
3、主持2005-2006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科学与人文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新闻学科建构(1918-1949)》,批准号AHSK05-06D20。
4、主持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研究》,项目批准号2007sk043。
教学情况:
任教以来,教授过本科生《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新闻学概论》,《新闻学专题》、《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等课程,及研究生《媒介批评专题》,《新闻学前沿问题》、《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问题视野方法》等课程。
本文关键词:“人”的发现与遮蔽——“五四”新闻传播未完成的启蒙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7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