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的力量:网络社群的公共关系价值探析
本文选题:公共关系 切入点:网络社群 出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认同,认同是公共关系实现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展开的过程和结果。网络社群颠覆了大众传播模式下围绕支配性群体所形成的"制造共识",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认同——基于广泛连接的社会网络,个体主动参与到社会认同的构建中,个体与个体彼此之间的信息流动,逐渐形成了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无边界、分布式延展的社会认同模式。公共关系实现的过程就是以"互动仪式"为核心,以高度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为纽带,实现对话与交流,推进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乃至社会认同的过程。
[Abstract]:The core connot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is social identity, and identi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It is also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relations. The online community subverts the "creating consensus" formed around the dominant groups in the mode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constructs the real social ident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widely connected social network. Individual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identity, the information flow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individuals, gradually formed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individual identity and group identity. The process of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relations is to take "interactive ceremony" as the core, take the high degree of mutual concern and emotional connection as the link, realize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individual identity. The process of group identity and even soci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型期我国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估与调适机制研究”(14JJD860007)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隋岩;常启云;;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性崛起与群体性认同[J];新闻记者;2016年02期
2 解天然;方显如;;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年05期
3 宫贺;;公共关系的范式竞争与“文化分析”路径的提出[J];国际新闻界;2015年06期
4 曾楠;;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演变中政治认同的图式变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刘少杰;;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6 胡百精;;风险社会、对话主义与重建现代性:“非典”以来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语境与路径[J];国际新闻界;2013年05期
7 彭兰;;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建民;黄春燕;;南朝诗学声律论之创建、深化及批判[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胡颖;;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研究[J];长江丛刊;2017年11期
3 王佳琴;;“五四”文学语言变革与文体渗透的现代型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承学;何诗海;;浅谈中国古代文体价值谱系[J];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06期
2 周先慎;;形式的结合与内质的融合——论中国古典诗歌对小说文体与艺术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吕周聚;;杂糅复合,别创诗体——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模式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刘中树;吴景明;;废名与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传统[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5 蒋寅;;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定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徐德明;;中国白话小说中诗词赋赞的蜕变和语言转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夏德勇;现代小说文体变迁的形式及其文化语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吴承学;;从破体为文看古人审美的价值取向[J];学术研究;1989年05期
9 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序《萧红选集》[J];新文学史料;1981年01期
,本文编号:1692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692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