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微信传播研究
本文选题:《南方周末》 + 微信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媒体与科学技术的协同发展,使得新媒体应运而生。传统媒体虽然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极大冲击,但也能从中发现希望抓住机会形成优势。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下的微信传播,便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进行融合媒体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各大小纸媒纷纷开通官方微信以探寻自身成长的新方向。而微信传播的形式,亦或是微信传播效果能否被受众所接受是值得特别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经过对纸媒的官方微信开通现状的考察,本文选取严肃大报《南方周末》的官方微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分析,在细致考察《南方周末》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概况后,利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发布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进行数据统计,结合网络权威新媒体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南方周末》的微信传播特点及效果进行细致地分析,最后指出其官方微信在传播中存在的不足并试图提出改进之策。本论文由四章内容组成:绪论作为论文开篇第一章,对当前我国学界关于纸媒官方微信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微信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南方周末》微信传播的基本情况概述;第二章以《南方周末》官方微信的发布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作为切入点进行内容分析;在前一章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第三章细致分析了《南方周末》官方微信的传播特点和优势;第四章则提出《南方周末》微信传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信息服务提升和受众服务完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之策。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fficial micro - letter ,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he micro - letter communication in the Southern China Southern Weekly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21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希良 ,明善 ,利平;美出天然玉不如──品评《南方周末》的“百姓茶坊”与“百姓记事”栏目[J];报刊之友;2000年05期
2 张小文;;南方周末新闻部透视[J];青年记者;2000年03期
3 蔺久龄;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南方周末》建党80周年专题报道“南方的纪念”[J];报刊之友;2001年04期
4 ;南方周末──改革,只有改革才是唯一出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1年01期
5 戈应;《南方周末》郑重认错精神值得提倡[J];报刊之友;2002年06期
6 雷大鹏;坚持《南方周末》的风格[J];软件工程师;2002年09期
7 ■凌凌;;《南方周末》魅力探源[J];广告大观;2002年02期
8 华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J];咬文嚼字;2002年01期
9 赖海晏;;沧海横流起波澜——关于《南方周末》的回忆之二[J];粤海风;2003年05期
10 刘晓璐;;从形象广告看《南方周末》的品牌营销[J];中国报业;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易前良;林雯;;转型时期的大众媒体与环保传播:以《南方周末》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2 李小勤;;中国传媒对“他者”的再现:《南方周末》的农民(工)报道之内容分析,1984-2002年[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新新闻”文体与文化再现:新闻报道在转型中国的启蒙作用——以《南方周末》特稿为个案(大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4 席芹可;郭志菊;;《南方周末》关于内蒙古地区的报道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3年刊)[C];2013年
5 余丰;;论当代厦门文化中的恬淡情愫[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2004年南方周末中国内地人物创富榜[N];南方周末;2004年
2 本报记者 姚佳威邋史哲;和平崛起,中国要更充分地利用联合国[N];南方周末;2007年
3 苏永通;“代表参加会议,该说的一定要说”[N];南方周末;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哲 实习生 薛田;我们尊重中国,也希望中国同样尊重法国[N];南方周末;2008年
5 本报记者 程绮瑾;先上映 再抗议[N];南方周末;2008年
6 笑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N];南方周末;2008年
7 郭力;台湾出了个共产党[N];南方周末;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哲;“一旦启动,你永远不知道它将如何结束”[N];南方周末;2009年
9 本报记者 丁补之 实习生 谢小红;谢辰生:这是拿国耻炒作[N];南方周末;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向熹 张哲;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独家专访[N];南方周末;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百宁;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二十年改版初探[D];暨南大学;2003年
2 孟庆楠;2001-2010转型期《南方周末》创新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nrnr;《南方周末》媒体价值观的变迁探析[D];辽宁大学;2012年
4 杨蓉;《南方周末》传播内容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5 张湾;一场以名求实的探讨:对《南方周末》“在这里,读懂中国”的思考[D];安徽大学;2013年
6 解斐;2002-2011年《南方周末》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张灿;《南方周末·自由谈》的批评空间[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安琪;《南方周末》评论版(2012-2014年)的编辑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9 陈亚君;《南方周末》食品安全报道框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刘品初;《南方周末》就业报道研究(2003~2014)[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4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77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