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交媒体辟谣信息的扩散机理研究——基于辟谣信息演化网络的纵向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7 01:14

  本文选题:社会化媒体 + 辟谣 ; 参考:《现代情报》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意义]从时间纵向维度展现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厘清辟谣信息扩散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将"@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暴雨"辟谣信息作为起点,收集该辟谣微博发布后7天内的转发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网络,并分析其扩散的内在机理。[结果 /结论 ]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从爆发期、高潮期到消退期的演化路径为:辟谣信息被政府官方微博发布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在其发布者的"紧密型"社交圈中(政府机构用户间)迅速扩散;随后,辟谣信息主要经由"大V名人"与其粉丝构成的"松散型"网络,向大V名人的粉丝扩散;最后,辟谣信息经由大V名人的粉丝,在粉丝与其好友的"紧密型"网络中扩散,直至消退。(2)辟谣信息扩散网络在三个时期的密度均较小。(3)与微博谣言扩散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微博辟谣信息的扩散主体之间并没有互动,仅表现为单向传递关系。(4)相比政府官方微博而言,"大V名人"转发辟谣信息所带来的效应更能够激起受众对辟谣信息的精神共鸣,更能促进辟谣信息的扩散。
[Abstract]:Objective / meaning: to show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media disinformation diffusion from time vertical dimension, which is helpful to clarify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disinformation diffusion. [method / process] taking the information of "national rainstorm" released by "@ people's net" official Weibo as the starting point, collecting the forwarding data within 7 days after the disinformation was releas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evolutionary network of disinformation diffusion in social media is constructed, 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ts diffusion is analyzed. [results / conclusion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evolution of disinformation on social media from the outbreak period, the high tide period to the extinction period is: after the disinformation has been released by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Weibo, 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it spreads rapidly in the "tight" social circle of its publishers (among user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subsequently, disinformation is routed mainly through a "loose" network of "Big V celebrities" and their fans. Spread to the fans of the big V celebrities; finally, the rumour information spread through the fans of the big V celebrities in the "close" network between the fans and their friends. The density of disinformation diffusion network in the three periods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Weibo,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diffusing subjects of Weibo disinformation do not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Weibo of the government, the effect of "Big V celebrities" transmitting the disinformation can arouse the spiritual resonance of the audience and promote the spread of the dis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自然灾害中社会化媒体谣言的扩散机理与消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WQNCX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众包模式研究”(项目编号:71403134)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熟人社交网络中社会资本与商业活动的关系”(项目编号:15SK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突发事件下社会化媒体用户参与应急管理的激励策略及众包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YJCZH122)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社交媒体十大趋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9年05期

2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2期

3 马尔科姆;;被高估的社交媒体[J];当代传播;2011年03期

4 ;未来社交媒体10大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5 启程;;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6 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国外媒体对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J];新闻记者;2011年12期

8 马小娟;;论社交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1年24期

9 冯岩;;人文城市发展中的社交媒体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10 文卫华;刘嘉丽;王雅萱;;试析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与边界[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洪婧茹;;社交媒体与上海大学生的环保参与:从线上关注到线下行动[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王斌;郑满宁;;扭转“逆差”:社交媒体时代国人形象传播机制及策略[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晓平;社交媒体重构商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陈晓平;社交媒体的“葫芦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3 肖明超(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社交媒体引发营销裂变[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文化学者 常江;社交媒体的“情绪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洪琳;2012年全球社交媒体收入将达到169亿美元[N];人民邮电;2012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王磊;社交媒体权力不能“无需负责”[N];文汇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朱宝琛;利用社交媒体实施违法行为将被严惩[N];证券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林火灿;社交媒体悄然改变商业模式[N];经济日报;2013年

9 贺励;社交媒体,媒体服务企业的下一个机会吗?[N];计算机世界;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磊;社交媒体将成精确营销“超市”[N];文汇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丹尼尔;社交媒体在企业传播中的使用:可口可乐中国和可口可乐加纳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蒙;网络社交媒体关系网络与品牌传播[D];辽宁大学;2013年

2 徐蕾;政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意愿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巩丽;社交媒体对电视节目受众观看行为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邹姝玉;社交媒体自我表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任雁;“文化迁徙”背景下中国留学社交媒体使用的“两栖”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威;新闻的社交化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卜洁;社交媒体时代保险业的发展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李洁;国内不同社交媒体间的市场竞争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龙;大学生应用社交媒体的公民责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10 侯洋;社交媒体的传播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8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08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