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过程中的公共外交:概念、范式与逻辑
本文选题:公共外交 + 公众舆论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摘要】: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本国外交目标,依据本国外交政策,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向国外公众传递相关信息,营造有利于本国的公众舆论的政治说服活动。公共外交是公众参与兴起所激发的新的外交样态,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显示,它与对外宣传一脉相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受到政治传播理论的启迪,并获得了自身的发展。基于此,结合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和多伊奇的政治传播理论,可以建立公共外交的政治传播系统模型。该模型涵盖了公共外交的七大要素,即主体、代理人、客体、渠道、形式、内容及效果,融合了政治系统的输入、输出与信息编码、解码的全过程,能够揭示公共外交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及各学科的可能贡献,可以成为拓展理论、指导实践的一般性理论。
[Abstract]:Public diplomacy is a kind of political persuas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iplomatic goal of a country, according to its foreign policy, to transmit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broa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and to create a political persuasion in favor of its own public opinion. Public diplomacy is a new kind of diplomacy inspired by the ris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he history of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shows that it is in the same vein with foreign propaganda.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it is constantly inspired by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has gained its ow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combining Easton's theory of political system and Deutsch's theory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the model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public diplomacy can be established. The model covers the seven elements of public diplomacy, namely subject, agent, object, channel, form, content and effect, and integra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input, output, information coding and decoding of political system. It can reveal the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the study of public diplomacy and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disciplines. It can become a general theory to expand the theory and guide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分类号】:D80;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飞;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黄超;试论发展中国公共外交[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唐小松;;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4 李志斐;;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中国公共外交[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5 李艳艳;;“9·11”后的美国公共外交[J];社会观察;2006年06期
6 刘国华;李阵;;透视二战后日本对华公共外交[J];长江论坛;2007年02期
7 李默;;中国公共外交现状及发展建议[J];消费导刊;2007年05期
8 张毓强;张楠;;“面向2008年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论坛”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朝晖;;美国公共外交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贾庆国;;崛起中的中国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3 韩方明;;中国公共外交:趋势、问题与建议[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4 加藤嘉一;;每个中国人应是公共外交“大使”[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5 赵新利;;对欧公共外交大有可为——访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义桅[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李巍;;对中国公共外交经典案例的一次深入剖析——评《中国世博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7 吴思科;;西亚北非变局为中国公共外交带来新机遇[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8 赵会民;;“中日小大使”与公共外交[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9 赵新利;;日韩留学生公共外交政策及启示[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10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A];公共外交季刊2012夏季号(总第10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天U,
本文编号:1864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6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