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视角下民族文化“共鸣点”传播研究
本文选题:翻译 + 民族文化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传播民族文化“共鸣点”,使民族文化和更多民众产生共鸣是民族文化广泛传播的基本问题。翻译是民族文化“共鸣点”传播实现的手段和路径,这种路径意义使得民族文化“共鸣点”的传播必须要遵从翻译方面的规律和特征,才能形成更好的传播效应,而这个前提是民族文化“共鸣点”传播要基于翻译方面来思考,在语言、传播方式及传播策略等方面结合翻译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变,以传播与翻译特性的契合来促成民族文化“共鸣点”,在目标语受众群体中形成更多的共鸣。
[Abstract]:Disseminating the "resonance point"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making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more people resonate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the spread of national culture. Translation is the means and path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sonance point" of national culture, which makes the spread of national culture "resonance point" must comply with the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lation. To form a better communication effect, the premise is that the "resonance point" of national cultu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aspect, and adjust or change the specific needs of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y. More resonances are formed among the audience groups.
【作者单位】: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编委会[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2 祝建华;;传播研究国际化的国际经验:个人学术训练与机构奖惩体制的影响[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3 张明新;佘建兰;;世纪之交的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势——以对1994-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佳璧;;体育赛事推广中的电视营销传播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王静;;后奥运时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6 陈韬文;;理论化是华人社会传播研究的出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处理[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7 张咏华;;试析2005年中国的国际传播研究——以若干新闻传播学刊物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谢静;;社区传播:空间与人的网络重构(摘要)[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9 贾静;李汀;徐延;;我国新媒体体育传播研究现状的内容分析[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10 卞清;;修正“成见” 建构“象征”——文化社会学视野下危机传播研究的想象和可能性[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杜孟战略传播研究项目正式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张翼;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西藏对外传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韩鸿;发展传播研究需要“中国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4 实习记者 张君荣;国际传播研究亟须突破西方中心主义理论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恳;开展和加强中医国际传播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华子;传播研究法[N];中华新闻报;2001年
7 汪大勇;北语成立首善之区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中心[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仇逸;新媒介普及上海领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吴予敏;传播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超越功能主义: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2 李萌;美国发展传播研究的历史考察:发展传播现代化范式的生成、危机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曹书乐;论英国传播研究——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的考察[D];清华大学;2009年
4 张婷;科学传播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陈世华;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曾庆香;微公益传播研究—主体.模式.影响[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俊阳;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人的关系传播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吴君;抵抗与表演:“吐槽文化”的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丽红;《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4 吴越;权力的转移:20世纪20年代美国传播研究的兴起[D];南京大学;2013年
5 梁爽;“沈阳招聘”微信公众号运营与传播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胡NB尹;明清民国时期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姜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对外传播研究[D];外交学院;2016年
8 陶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川藏区的传播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邓宽;长沙小剧场话剧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张楠楠;基层政治组织传播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7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86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