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闻传播研究的未来面向: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的自主性

发布时间:2018-05-28 08:30

  本文选题:人与技术 + 主体化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01期


【摘要】:技术到底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多少年来,无数学者不断对此问题进行追问。回顾人类社会的演进,技术的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福祉,也重构了社会形态,塑造了现代人类。而人类在不断推动技术前进的同时,对于技术的自主性和人类自身主体性之间的思考也从未停止,人与技术之间似乎总存在着隐形的较量和张力。新媒体环境下,新的传播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大数据、VR、直播等等,这些不仅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推动着新的新闻形态的出现。面对信息传播技术如此快速地发展,整个新闻传播研究的概念框架、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都需要重构,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的未来方向也应随之调整,而本学科的学者也应当脱离新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被动思考,主动反思这些新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Abstract]:What kind of impact will technology have on human society? Over the years, countless scholars have been asking questions about this issue. Looking back at the evolution of huma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not only brings human welfare, but also reconstructs social formation and shapes modern human beings. At the same time, the human beings have never stopped thinking about the autonomy of technology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here always seems to be an invisible contest and tension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product unceasingly emerges, big data, live broadcast and so on, these not only change our daily life, but also promote the appearance of the new news form. In the fac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ideas and knowledge system of the whole study of news communication need to be reconstructed,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ly. The scholars of this subject should also break away from the passive think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actively reflect on the influence of these new technologies on human socie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G2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师师;;算法机制背后的新闻价值观——围绕“Facebook偏见门”事件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6年09期

2 唐海江;;互联网革命与新闻传播学科重构之反思——一种技术自主性的观点[J];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7期

3 梅其君;;技术自主论的三个层次[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艳红;;关于当前新闻业转型的话语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王华;;技术、传播与现代文明:刘易斯·芒福德的媒介分析范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静;矫玲;宫庆月;王景麟;;落实防控措施 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年02期

2 黄勋;邓子德;倪语星;邓敏;胡必杰;李六亿;李家斌;周伯平;王选锭;宗志勇;刘正印;任南;李卫光;邹明祥;徐修礼;周建英;侯铁英;鲜于舒铭;胡成平;艾宇航;王玉宝;秦秉玉;刘进;吴佳玉;郑波;孙树梅;赵鸣雁;吴安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年01期

3 李凤容;胡又专;黄晓平;谢良伊;曾翠莲;石艳姣;;精细化管理在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中的成效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12期

4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蒋晓飞;孙自镛;陈中举;胡志东;李金;谢轶;康梅;徐英春;张小江;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倪语星;孙景勇;俞云松;林洁;储云卓;田素飞;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卓超;苏丹虹;张泓;孔菁;魏莲花;吴玲;胡云建;艾效曼;;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年05期

5 赵红霞;轩凯;;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及变化趋势[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6期

6 周华;李光辉;陈佰义;卓超;曹彬;杨毅;张菁;王辉;何礼贤;胡必杰;黄晓军;吕晓菊;邵宗鸿;孙自敏;刘又宁;倪语星;邱海波;施毅;王明贵;谢灿茂;周建英;周志慧;刘正印;俞云松;;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4年24期

7 李春辉;吴安华;;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年01期

8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年01期

9 李辉;孙晓辉;欧柳红;;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3年03期

10 秦媛怡;陈雪梅;黄东健;魏立平;;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中阳;;话语理论及其对新闻传播研究的价值意义[J];新闻界;2006年03期

2 朱有志;;耕耘中的思考与思考中的耕耘《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播研究》评述[J];求索;2007年05期

3 张振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传播研究透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彬;;文化自觉:对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一点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0年05期

5 李良荣;新闻传播研究的探索创新之作——评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J];国际新闻界;2002年03期

6 张磊;新闻传播研究领域观点的交融与碰撞——第四届中国传播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10期

7 靖鸣;试论问题新闻及其特性——问题新闻传播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薄立伟;;接受美学视野下的新闻传播研究[J];新闻传播;2010年03期

9 黎莎;;近30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回顾[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孙藜;;问题意识、知识生产与关系建构——关于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自主性的思考[J];新闻大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德仓;;提升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现实话语权[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2 吴廷俊;张振亭;;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透视[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3 刘洪顺;;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基地建设 推动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单晓红;陈静静;;“第三届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周德仓;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应多闻“窗外事”[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周德仓;直面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挑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周德仓;打造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基地[N];拉萨晚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臻;全民传播视角下新媒体涉法新闻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王培明;微博新闻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许海滨;当代西方恐怖主义事件新闻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4 杨浪;现代战争新闻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6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1946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