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人民日报》亚运报道研究(1974

发布时间:2016-12-06 12:59

  本文关键词:我国近代奥运新闻传播的历史回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体育大学》 2011年

《人民日报》亚运报道研究(1974-2006)

时东辰  

【摘要】:四年一届的亚运会,是亚洲的体育盛会,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第十六届亚运会时隔20年再一次来到中国,由广州主办,更是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关注。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全国人民继奥运会后再一次检阅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新发展。各种媒体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把亚运盛会的各种新闻呈现给了受众。 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从197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到2006年第十五届亚运会的所有报道,对这家中央机关报在亚运期间的新闻报道文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纵向比较。同时,选取了其“亚运专版”、开闭幕式、“第一金”等特殊事件作为个案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人民日报》一直坚持在亚运报道的第一线,从1974年便开始积极给读者呈现我国运动员在亚运赛场上的顽强作风,用不同方式的新闻策划和报道模式,将亚运会丰富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人民日报》在亚运报道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经历着关注赛场——兼顾场外——引导评论——重视互动的变化过程。在历届亚运会报道中,《人民日报》的报道规模、框架不断变化,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面对特殊重大事件,策划意识不断增强。到了新时期的“厚报”时代,《人民日报》注重报纸版面设计,重视图片的使用,减少文字的数量,提高文字的质量和深度。但总的来说,《人民日报》近几年对于亚运报道的热情有所降低。 本研究运用了内容分析、框架分析、个案分析等方法,对《人民日报》九届亚运报道的内容、策划、组织进行分析、比较,在前人对亚运报道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一份报纸的历届亚运报道所有文本进行数量统计和文本分析。在报道总量、体裁、框架、报道倾向和报道立场上通过数据得出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力求在纵向上探讨《人民日报》亚运报道的发展规律和变化特点,分析在媒体大发展时代,传统纸媒如何更好地报道亚运,履行媒介社会功能,为《人民日报》未来亚运报道献计献策,也能对其他纸媒起到引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3
  • 1.1 亚运概述10
  • 1.2 党报概述10-12
  • 1.3 研究依据与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3
  • 2.1 亚运报道概述13-14
  • 2.2 亚运报道研究现状14-18
  • 2.3 研究理论18-23
  • 2.3.1 框架理论18-21
  • 2.3.2 媒介的社会功能理论21-22
  • 2.3.3 新闻编辑研究22-23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3-24
  • 3.1 研究对象——《人民日报》亚运报道23-24
  • 3.2 研究方法24
  • 4 分析与讨论24-69
  • 4.1 《人民日报》历届亚运报道总量分析25-34
  • 4.1.1 历届亚运报道文字稿量分析26-28
  • 4.1.2 历届亚运报道版面分析28-30
  • 4.1.3 历届亚运报道栏目设置分析30-32
  • 4.1.4 历届亚运报道图片和图表分析32-34
  • 4.2 《人民日报》历届亚运报道体裁分析34-50
  • 4.2.1 历届亚运报道体裁总量分析35-39
  • 4.2.2 历届亚运报道比赛消息与非比赛消息分析39-40
  • 4.2.3 历届亚运报道比赛消息类型分析40-42
  • 4.2.4 历届亚运报道通讯体裁分析42-45
  • 4.2.5 历届亚运报道评论体裁分析45-48
  • 4.2.6 历届亚运报道其他体裁形式分析48-50
  • 4.3 《人民日报》亚运报道框架分析50-59
  • 4.3.1 亚运报道图示结构分析51-53
  • 4.3.2 亚运报道新闻来源分析53-56
  • 4.3.3 亚运报道倾向性分析56-57
  • 4.3.4 亚运报道核心信息的选择57-59
  • 4.4 《人民日报》亚运报道个案分析59-69
  • 4.4.1 《人民日报》"亚运专版"分析59-61
  • 4.4.2 开、闭幕当天报道分析61-64
  • 4.4.3 "第一金"报道分析64-69
  • 5 结论与建议69-77
  • 5.1 研究结论69-70
  • 5.2 建议70-77
  • 5.2.1 优化亚运报道策略70-74
  • 5.2.2 强化教育功能和舆论功能74-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0
  • 附录80-81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8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焰;从政治附庸到全民狂欢[D];安徽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艳宏;刘万超;;网络传播与2010年广州亚运会[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4期

    2 王晓东;叶伟;蔡莉;;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蔡云楠;陈志敏;杨柳斌;刁海晖;;亚运城赛后利用研究[J];城市规划;2009年S2期

    4 张楠;从框架理论看国内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报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王润平;论广州亚运会对广东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林爱珺;孙姣姣;;广州亚运传播环境与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屈韬;徐印州;;广州亚运经济效应之预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文桥;;多哈亚运会国际化运作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1期

    9 张旭东;;多哈亚运会网络媒体整合报道分析——以搜狐网络报道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年02期

    10 黎莎;我国近代奥运新闻传播的历史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天颖;新闻框架与国家形象[D];河北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义周;;对“媒介审判”的再“审判”[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陈志蓉;人际传播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4 燕道成;“新闻需要”“新闻需求”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罗阳富;;论农村受众媒介素养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程德安;;传播学中的商标[J];中华商标;2006年07期

    7 吴红燕;徐燕;;新闻语篇与批评性话语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申从芳;;如何规避社会新闻煽情和猎奇的弊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刘砚明;;论网络舆论的引导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张艳萍;;浅析中国新媒体发展及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雅虹;李容;;论电视民生新闻“伪事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罗刚;;技术类科技期刊的广告经营[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余琼;刘柳;;危机管理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从港府与媒体的关系中得到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颖;;初探新形势下办好中小型博物馆讲解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曾青青;杨尔弘;;事件词驱动的文本事件信息结构初探[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6 冯悦;;浅议后奥运时代北京的国际媒体形象塑造[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戴元光;陈杰;黄宏;;两岸媒体关于“9·11”事件报道的对比分析——以《人民日报》、《联合报》为例[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9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10 陶建杰;沈国麟;;两个环境和三个现实——大众传媒与浦东新区形象建构[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7 常海庆;媒体规模经济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帆;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特色探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当代广播媒体的立体式经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闻莺;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伦理学术研究的现状与思考[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丰义哲;国内网球专业期刊对上海大师杯赛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张春华;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改革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胡洁雅;耐克品牌文化传播模式探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羽峰;;《人民日报》对亚运会传播理念的变化——以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例[J];今传媒;2012年02期

    2 万晓红;;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李金宝;王惠生;;体育传播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与策略[J];电视研究;2009年10期

    4 胡怡;金雯雯;;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5 张振华;;奥运传播理念九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05期

    6 谢静;;民粹主义:中国新闻场域的一种话语策略[J];国际新闻界;2008年03期

    7 张江南;;体育传播媒体图景下的社会责任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高晓虹;李智;;奥运报道理念与手法的突破和创新[J];电视研究;2008年12期

    9 秦小平;王健;;论新的体育传播环境下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的融合[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李伦;尹金凤;李军;;试析体育传播中的几个伦理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安;编辑部场域中的新闻生产[D];复旦大学;2006年

    2 陈国强;制度变迁与新闻实践[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宏伟;中国体育新闻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杰;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陈放;我国报纸体育新闻的生存环境及发展趋势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谭晚兰;我国综合类报纸体育新闻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王丽娜;电视体育报道理念变迁及发展方向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芝;虞重干;;中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2 谢晓斌;对我国竞技体育“阴盛阳衰”现象的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岑传理;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邓春林;广州亚运会物流系统的规划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刘敏;报纸体育新闻如何应对电视、网络直播[J];传媒观察;2004年08期

    6 李建平;;广州新城规划发展的再思考——亚运村规划建设与新城开发[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2期

    7 程晓多,李霆,田金信,周爱民;奥运会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1期

    8 董进霞;张锐;;2005首届中国女性与体育文化国际论坛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1期

    9 张振华;;奥运传播理念九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05期

    10 王希;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平;;《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头版风格比较[J];南方论刊;2007年08期

    2 史文静;;新闻标题的历时考察——以《人民日报》语料为例[J];新闻传播;2009年11期

    3 黎梦怡;;对《人民日报》“台湾8·8水灾”报道的内容分析[J];新闻世界;2010年04期

    4 杜中杰;动荡中的嬗变——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农村致富形象的变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03期

    5 蒋世炳!南充市顺庆区;梦圆人民日报[J];新闻界;2001年02期

    6 靖鸣 ,龙鸿祥;党报品质的跨世纪传承[J];传媒观察;2005年07期

    7 赵丽娜;;浅析增强党报时政新闻的亲和力——以《人民日报》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8 卜程;;2008—2010《人民日报》两会特刊分析[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年12期

    9 ;《人民日报》成立一读小组[J];新闻与成才;1999年07期

    10 吴迎春;《人民日报》重视亚洲地区报道[J];中国记者;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洁;;中国主流媒体对民族认同的建构——以《人民日报》对西藏的报道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2 任蕾;;《人民日报》汶川地震报道的内容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侯姗姗;;主流媒介议程构建下的景观社会——《人民日报》拉萨“3·14”事件新闻报道的编辑思想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于文国;;专栏式系列摄影报道实践谈[A];现状、挑战、展望——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3年

    5 薛正伟;;教师要呵护学生、学生要学会学习——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一点感想[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雁书;肖水源;;《人民日报》近六十年自杀行为的社会表达及变迁[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二)[C];2011年

    7 祁涛;薛巧珍;赵永华;陈建平;马弋飞;孙菲;金石;任敏;张云燕;向春晓;;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30年大事记[A];新闻学论集(第21辑)——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C];2008年

    8 顾德华;;《立此存照》——独具风格的《人民日报》批评性照片专栏[A];1985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5年

    9 时盘棋;;追踪报道是一种好形式[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胡景贺;;《人民日报》1998年语料库中若干基本语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阳天;[N];广西日报;2008年

    2 周文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忻志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4 杨若文 秦娟;[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通讯员 汪国会 记者 李连印 解丽达;[N];河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薛颖旦 张粉琴;[N];新华日报;2009年

    7 李晓莉 李丽 宋燕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 王国庆;[N];上海科技报;2010年

    8 信海光;[N];深圳商报;2010年

    9 记者 王贵锁;[N];衡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相恒波;[N];延边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蕾;从独白到对话:《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演变研究(1978-2011)[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敏;媒介生态视阈下的新闻平衡报道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叶青青;从农村办报走向城市办报:中共执政初期的党报新闻制度构建[D];复旦大学;2011年

    4 徐艳红;我国媒体自杀报道的伦理规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5 郭超海;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舆论引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明;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D];南京大学;2012年

    8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9 黄小雄;两岸舆情环境变迁中的新华社涉台报道(1979-2008)[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李静;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东辰;《人民日报》亚运报道研究(1974-2006)[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张瑶;《人民日报》全运会报道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袁宗;《纽约时报》与《人民日报》矿难报道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杨兴荣;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冯芳;“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性报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道的框架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申婧;中国内地报纸媒体同性恋报道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连水仙;5·12汶川地震的媒介镜像[D];兰州大学;2010年

    9 雷婉霞;中美报纸对我国汶川地震报道的比较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马媛清;新时期以来《人民日报》涉警报道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近代奥运新闻传播的历史回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06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1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