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

发布时间:2018-08-03 19:14
【摘要】:符号抗争是我们理解表演式抗争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表演的目的是有意制造"图像事件",从而借助视觉化的意指实践实现社会动员的意义功能。意指实践强调视觉文本本身的形式构成分析以及文本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模式和指涉结构分析。在符号表征维度上,表演式抗争的意指过程体现为对图像聚合轴上某些关键性的组分元素进行戏剧性的、游戏化的、偷袭式的篡改,从而在视觉景观上制造了一个个扩张性、不稳定的、破坏性的"刺点"。视觉"刺点"构成了图像语义分析的符号起点,其功能就是对画外视像的符号"标记"与意义"召唤",从而在符号聚合实践上搭建了一个抗争性话语形成的伴随文本语境。聚合实践对应的思维基础是文化概念上的隐喻思维,即通过对经验系统中某种普遍共享的符号意象的激活与再造来重构底层话语的想象方式。
[Abstract]:Symbolic protest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paradigm for us to understand performance protest. The purpose of the performance is to create "image events" and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mobilization by means of visual meaning. Practice emphasizes the formal analysis of the visual text itself,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mean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ferential structure. In the dimension of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protest is embodied in the dramatic, gameplay, stealthy tampering of some key component elements on the image aggregation axis, thus creating an expansibility in the visual landscape. An unstable, destructive "prickle". Visual "prickles" constitute the symbol starting point of image semantic analysis, and its function is to "mark" and "call" meaning in the off-picture video, thus setting up a text context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protest discourse in the practice of symbol aggregation. The corresponding thinking basis of aggregate practice is metaphorical thinking in cultural concepts, that is, the imagination of reconstructing the underlying discourse by activating and reconstructing some universal shared symbolic images in the system of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群体传播的特点、机制和理论研究”(15ZDB14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视觉修辞的意义生产机制及典型案例库建设研究”(12JHQ056)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涛;;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J];新闻大学;2017年02期

2 胡易容;;宏文本:数字时代碎片化传播的意义整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曾庆香;;中美媒介建构“2015年中美首脑会晤”框架的符号分析——一种跨文化传播个案的框架分析路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刘涛;;西方数据新闻中的中国:一个视觉修辞分析框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年02期

5 刘涛;;环境公共事件的符号再造与修辞实践——基于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的符号学分析[J];新闻大学;2014年06期

6 刘涛;;新社会运动与气候传播的修辞学理论探究[J];国际新闻界;2013年08期

7 刘涛;;文化意象的构造与生产——视觉修辞的心理学运作机制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8 赵毅衡;;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安;霍凤;;新闻框架与社会运动框架:两种研究视角的整合与对话[J];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08期

2 殷燕;刘军平;;国内副文本研究三十年(1986—2016)——基于CiteSpace的科学计量分析[J];上海翻译;2017年04期

3 张欢;;《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报道的框架分析[J];东南传播;2017年07期

4 杨晓霖;宁静;;后现代语境下的平行叙事创作模式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5 赵毅衡;;双义合解的四种方式:取舍,协同,反讽,漩涡[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6 刘涛;;符号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意指实践与隐喻机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7 张允;;自我履约与执行保障:关系契约理论视阈下的传统媒体变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7期

8 张蓓;;网络媒体与视觉修辞中的原型激活[J];编辑之友;2017年07期

9 肖燕怜;张庆林;;试论仪式传播对国家认同建构的意义——以“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7年06期

10 魏清露;;论品牌微博的互动传播——基于前文本角度的分析[J];西部学刊;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涛;;作为知识生产的新闻评论:知识话语呈现的公共修辞与框架再造[J];新闻大学;2016年06期

2 刘涛;;情感抗争:表演式抗争的情感框架与道德语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05期

3 方洁;高璐;;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范的领域——基于国内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年12期

4 姜飞;;新阶段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性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5 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05期

6 刘涛;;意指概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7 刘涛;;接合实践:环境传播的修辞理论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8 刘涛;;环境公共事件的符号再造与修辞实践——基于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的符号学分析[J];新闻大学;2014年06期

9 杨晨桢;;“修昔底德陷阱”的来龙去脉[J];中国工人;2014年07期

10 陈昌凤;乌日吉木斯;;数据新闻与大数据思维的应用[J];新闻与写作;2014年04期



本文编号:2162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162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