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及实证研究——以新浪微博“南海仲裁案”话题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17 15:03
【摘要】:[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成为当前政府和行业机构面临的新问题。对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建立舆情传播模型,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南海仲裁案"为数据源,获取47749条网络舆情信息,使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获取微博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规律、演化模型及用户工具端使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端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比非移动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程度更深、传播范围更广。文章的研究对相关舆情监管部门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管及舆情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 significanc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unexpected events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re facing.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mobile environment is helpful to analyze the law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every stag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the model of public opinion communication was established. The hot topic of Sina Weibo,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case", was used as the data source. 47749 piece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are obtained, and Weibo data are accessed to Sina.com by using Java programming method. The law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volution and early warning of unexpected events in mobile and non-mobile terminal are analyzed by Matlab software. The evolutionary model and the rules of user tool end use are analyzed.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bile side of the emergenc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aster than the non-mobile end, the extent of transmission is deeper, the spread of a wider rang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guide and help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消费行为机理及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71673108) 吉林大学高峰学科(群)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陶建杰;;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初探[J];青年记者;2007年15期

3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张丽红;;试论网络舆情传播对文化的影响[J];前沿;2008年04期

5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年04期

6 李子德;;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舆情的预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8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9 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10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希组;全面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N];柴达木日报;2011年

5 王慧一;谈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把握和应对[N];伊春日报;2011年

6 扬中市检察院 张正祥;应对涉检网络舆情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杜梅君;化被动为主动 应对网络舆情[N];检察日报;2012年

8 广西贺州市委宣传部 李勇;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转化及作用[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9 张春华;着力促进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N];贵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赵新乐;网络舆情监控呼唤专业人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陈t熀,

本文编号:2188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188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c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