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传承与变异—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生存状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5 22:01

  本文关键词:传承与变异—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生存状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行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一些新兴的具有原创性质的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但也有部分栏目不敌大数据环境的冲击,面临着改版或停播的危机。只有充分了解当前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的必要性,才能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创新方法,突破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瓶颈,促进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长久发展。本研究以大数据为背景,站在社会的宏观视野下,围绕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概念、特征及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结合早期创作的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和近几年来新兴的原创的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分析大数据对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带来的影响,进而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生存状态。最后,基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对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忧思,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判断,从而看出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大数据 传统文化 电视栏目 生存状态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9
  • 一、研究背景及缘由7-9
  • 二、研究现状9-14
  • 三、研究内容14-16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6-17
  •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17-19
  • 第一章 大数据概述19-25
  • 第一节 大数据的概念19-21
  • 第二节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21-23
  • 第三节 大数据的产生和意义23-25
  • 第二章 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概述25-35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概念及分类25-27
  • 一、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概念25-26
  • 二、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分类26-27
  • 第二节 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产生背景27-29
  • 一、政治背景27-28
  • 二、社会背景28
  • 三、文化背景28-29
  • 第三节 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现状29-35
  • 一、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发展概况29-32
  • 二、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特点32-35
  • 第三章 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个案分析35-59
  • 第一节 《梨园春》栏目概况35-37
  • 第二节 《梨园春》栏目与大数据37-55
  • 一、大数据在《梨园春》节目播出前的运用37-41
  • 二、大数据在《梨园春》节目播出时的运用41-43
  • 三、大数据在《梨园春》节目播出后的体现43-51
  • 四、《梨园春》观众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51-55
  • 第三节 大数据对《梨园春》栏目制播方面的影响55-57
  • 一、节目策划阶段55-56
  • 二、节目预热阶段56
  • 三、节目播出阶段56-57
  • 第四节 大数据背景下《梨园春》栏目的发展特点57-59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59-66
  •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存在的问题59-62
  • 一、市场竞争压力大,节目形态日趋同质化59-60
  • 二、节目定位不明确,节目内容过于娱乐化60-61
  • 三、媒体责任意识不够,节目质量日渐低下61-62
  •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策略62-66
  • 一、坚持正确导向,提高文化传承意识62-63
  • 二、坚守媒体职责,,加强栏目品牌建设63
  • 三、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电视栏目形态63-64
  • 四、吸纳优秀人才,完善栏目队伍建设64-66
  • 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燕北;为电视栏目设想[J];新闻界;2000年02期

2 周晓琛;浅谈电视栏目的设置[J];新闻通讯;2000年06期

3 姚桂松;论电视栏目的共性和个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S1期

4 闫小玉,王保生;电视栏目的个性化三题[J];当代电视;2001年14期

5 ;中国电视业最有前景的5类电视栏目[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6 段佳松;;第三势力大举介入电视栏目制作[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5期

7 孙萌;电视栏目中的戏剧性问题[J];现代传播;2002年03期

8 高兴全,邓迅;电视栏目包装方法分析[J];声屏世界;2003年11期

9 郝刚;论电视栏目片头的个性化[J];当代电视;2004年03期

10 翟万寿;浅议电视栏目包装[J];新闻爱好者;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晓强;;浅谈电视栏目的品牌经营[A];首届科技出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安昕;姜淼;廖国进;;农业气象电视栏目编创浅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应红;;关于打造品牌栏目的思考[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4 杨再华;;健康传播类电视栏目初探[A];第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顾汀;;我国文化讲坛类电视栏目的主体性追求和现代性呈现(摘要)——以《百家讲坛》为例谈此类栏目兴盛的深层原因[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孔令顺;;讲坛类电视栏目的困惑与出路[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赵长军;;手机记者:开启电视传播新格局的钥匙——从一档电视栏目《手机新闻眼》说起[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海波 蔡莹莹;儿童电视栏目主题歌的艺术特征[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珏娟 实习生 朱培琳;川版电视栏目敲开收视大门[N];四川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徐文君;开启中国电视栏目创意新时代[N];中华新闻报;2006年

4 李宇;如何完善中国电视栏目评价体制[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黔东南电视台 陆帮文;民族地区办好电视栏目思考[N];贵州民族报;2011年

6 记者 陈旭;南方食品垫资2500万合作经营电视栏目[N];上海证券报;2013年

7 山西广播电视台 孟先静;电视栏目运行中的动态管理[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甘文瑾;电视栏目创新势在必行[N];中国电影报;2006年

9 一盈;电视栏目图书:来自业外的强劲助推[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甘州区广电局 马岳荣;设置精品电视栏目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N];张掖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钰;我国少儿电视栏目教育功能的现状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2 项斯琪;从《垄上行》看对农电视栏目“受众本位”的实践[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3 宋慈;时尚类电视栏目《时尚潮汇》可看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4 张旭;文字形象的视听表达—电视栏目《追寻书中世界》创作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5 牛捷;我国社会教育类电视栏目表现形式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熊霓;特色电视栏目的著作权保护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畅;生活服务类电视栏目文化内涵提升的途径—电视栏目《生活密码》创作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8 苗雨熙;电视栏目《车情解码》中“真人秀”元素解读[D];辽宁大学;2015年

9 刘海珠;广播电视栏目去主持人化的探索与思考[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10 张宇翔;电视栏目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传承与变异—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生存状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1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