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的可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科技新闻的可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可读性是所有类型新闻报道都应具备的一种品质或特质。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因其内容上与身俱来的专业性、知识性为其可读性造成了巨大障碍。本文从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两者有机统一、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和和拉斯韦尔5W理论出发,分析文本案例,认为科技新闻可读性品质的生成除需具备所有类型新闻可读性品质生成的共有要素外,还需具备科技新闻可读性品质生成的独有要素——报道内容拥有时新性、前瞻性、现实性和人文性特点,,表现形式具备叙事策略故事化、报道视角生活化和报道语言通俗化的特点。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危机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和传播过程内部两方面。外部环境指的是科学技术和科技传播不受重视的历史传统和科技传媒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困境。而在科技新闻的传播过程内部,传者的科学素养和采写能力,传播内容与“可读性”之间的先天性的矛盾,传播媒介角色和定位影响都可能影响可读性。最后提出借鉴外媒在科技新闻传播中的采编经验、强化科技新闻记者“二传手”的角色功能和注重不同科技传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三条建议。
【关键词】:可读性 科技新闻 危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7-8
- 1.2 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范围、对象和方法10-13
- 2 科技新闻可读性品质的生成要素13-24
- 2.1 新闻可读性品质生成的共有要素14
- 2.2 科技新闻可读性品质生成的独有要素14-24
- 3 报纸科技新闻可读性的危机24-34
- 3.1 社会环境25-28
- 3.2 传播过程28-34
- 4 增强科技报道可读性的建议和思考34-40
- 4.1 借鉴外媒在科技新闻传播中的采编经验34-36
- 4.2 强化科技新闻记者“二传手”的角色功能36-38
- 4.3 注重不同科技传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38-40
- 结语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稳,薛惠娟;特征·特点·特色——对新时期省级党报科技新闻报道的思考[J];采.写.编;2004年06期
2 孙发友,王莹;新闻可读性与受众的匮乏感[J];当代传播;2005年02期
3 彭菊华;丁玲娜;;科技新闻弱势传播原因分析[J];当代传播;2006年04期
4 刘萍;;都市类报纸与科技传播大众化——以《半岛晨报》为例[J];东南传播;2009年01期
5 郗望;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J];今传媒;2005年09期
6 魏述来;增强科技新闻可读性探讨[J];新闻采编;2000年01期
7 陶贤都;;信息爆炸环境下报纸科技新闻的应对策略[J];科技传播;2010年04期
8 游苏苏;;科普教育的重要传播平台——电视科技栏目[J];科学教育;2008年06期
9 李晓丹;;报纸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认知价值研究[J];理论观察;2010年06期
10 赵守中;;经济报道的数字处理[J];新闻界;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傅爱军;郝建锋;;论中国科技新闻的故事化趋向[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琼敏;;试论如何提高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毅;毛绛;;秋水共长天一色——科技新闻请离我们近些近些再近些[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菁华;理财新闻报道的可读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丽娜;转型期科普主体与受体的演变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3 贺春禄;报纸科技新闻文本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闻旭耀;都市报体育新闻可读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邓晓丽;报纸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于美娜;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科技新闻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陈玲;新世纪党报科技人物报道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科技新闻的可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