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电视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21:36
【摘要】:全球化作为影响一国内部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变量,已经广泛深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重建世界政治格局、经济体系以及文化形态的重要力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强烈冲击着传统的国家主权。国家认同问题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国家认同作为国家核心价值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根本利益。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是当下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模式,仪式观模式强调传播在共同信念的表征和社会的维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分享、联合、参与、交往等概念密切相关。 本文借用詹姆斯·w·凯瑞传播的仪式观模式,来研究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方式。电视仪式传播可以将个体整合到社会全体之中,实现参与和共享,维持并强化既有的社会秩序,有利于实现国家认同。有关电视仪式传播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位于社会文化人类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地带,此研究对象决定了本论文是一项跨领域的研究。多学科的理论解释使国家认同研究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质。 本论文分六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提出了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找到研究的逻辑起点,指出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路径。 第二部分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认同危机”。探讨国家认同的概念与意义,在分析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全球化语境下国家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表现、实质及其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路径。 第三部分研究“电视仪式传播的含义、分类及其功能”。根据仪式传播的概念,结合电视传播实践,对“电视仪式传播”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电视仪式传播”进行分类,最后分析“电视仪式传播”的功能。 第四部分研究“话语建构与合法性建构: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政治维度”。主要从“话语”与“合法性”这两个国家认同的政治维度来研究电视仪式传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围绕“国家叙事话语”、“国家合法性”等术语从微观层面论述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两种方式:话语建构与合法性建构。 第五部分研究“记忆建构与符号建构: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历史与文化维度”。主要从“记忆”与“符号”这两个国家认同的历史与文化维度来研究电视仪式传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围绕“象征符号”、“想象的共同体”、“集体记忆”等术语从微观层面论述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两种方式:记忆建构、符号建构。 第六部分为“基于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制度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再现“中国”:电视仪式与国家认同建构[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2 刘海涛;王凌霞;;族群建构与国家认同[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叶隽;;国际化视野里的中国重生——读《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04期

4 郑s,

本文编号:25922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22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2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