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技术视域下传媒组织文化的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潇;;媒介技术进步与人类的时间空间[J];新闻前哨;2008年09期
2 阮时敏;;媒介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J];华东科技;2008年08期
3 付丽;;试析新媒介技术影响下的审美嬗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11期
4 孙凌;邓瑶;;媒介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播客”为例[J];新闻前哨;2009年10期
5 潘祥辉;;论媒介技术演化和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关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温晨晨;;论媒介技术对社会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4年01期
7 梁国伟;图腾意识与影像/媒介技术[J];文艺评论;2004年06期
8 杨芳芳;;浅论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J];理论月刊;2006年06期
9 王星;;博客的语境[J];新闻窗;2007年03期
10 丁未;田阡;;流动的家园:新媒介技术与农民工社会关系个案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未;田阡;;新媒介技术的使用与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研究——以深圳石厦村湖南攸县籍出租车司机为个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2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校园类社交网站能否延续老同学的关系——媒介技术对人际关系影响研究[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4 罗梅;;技术与传统:全球化语境中怒江傈僳族民歌传承的变化[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北京传播学学者 胡蔚然;媒介技术与信息内容需相得益彰[N];东莞日报;2012年
2 韩小凤 王婧;从文化研究视角看新媒介技术对受众的影响[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3 光明网记者 郑子琳 宋雅娟;毕业了,选择去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N];光明日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专家 胡泳;“网络化”的思维[N];光明日报;2014年
5 赵彦华;科技实力衡量标准[N];中华新闻报;2003年
6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新媒体研究学者 魏武挥;从麦克卢汉到乔布斯:媒介技术与环境保护[N];消费日报;2014年
7 马东梅;新媒介技术对受众的影响[N];中华新闻报;2007年
8 主持 本报记者 龚丹韵;我们的交流方式进步了吗[N];解放日报;2012年
9 陈钢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互联网与儿童的“三个身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时敏;从媒介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看人与技术关系的演变[D];东华大学;2008年
2 沈默;论媒介技术的本质与历史演变特征[D];东北大学;2008年
3 邓情予;新媒介技术与农民生活品质之关联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边慧颖;新媒介技术的哲学意蕴[D];南昌大学;2015年
5 李红柳;新媒体下广告传播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6 姜辉;概念、边界与权利[D];南京大学;2014年
7 王立红;媒介技术视域下传媒组织文化的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袁典妃;数字化媒介技术对时空感知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2年
9 王春苗;媒介技术与审美[D];鲁东大学;2013年
10 王海珍;论媒介技术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4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