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

发布时间:2020-03-23 08:10
【摘要】: 本论文以中国转型时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政府形象的再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于其“主导话语Qg的多元表达”的话语特征的叙述与分析,考察在这一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趋于多元的社会急剧变动时期,新闻生产与社会因素——尤其是政治、经济与社会权力——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这项研究,笔者力图揭示潜藏在宏大叙事和简单概括的理论背后的真实、复杂的新闻生产实践和力量规制特征,由此,给我们解读新闻生产与社会控制、新闻改革与社会转型、媒介系统与社会情境之间的勾联关系,以及处于这种关系框架中的新闻从业者的话语实践提供生动的现实依据。 论文整体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以市民社会理论中的政治—经济—社会三元分析模式及“场域”理论为基本理论框架,运用话语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转型时期媒介所再现出来的政府形象进行概括、分析的基础上,阐释其生成的动因及社会权力关系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无论是理论路径的确立或研究方法的运用,都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创新价值。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第一章中,提出论文的核心问题、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本项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关键词做了必要解释。 第二章通过建构主义的话语分析的方法,将收集的大量关于政府形象的报道与评论解构,再将主要议题重构为不同的话语维度,从而对媒介对于政府形象的不同再现维度进行了归纳与概括,并分别从主题结构与消息来源两个角度对不同维度中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政治权力对媒介政府形象再现的控制。通过对于政府形象再现的历史分析,揭示出主导话语框架下政府形象再现的主要特点。之后以新闻发言人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了转型时期政治力量对新闻生产的控制手段的新的发展与完善,并考察了政治力量是如何通过影响编辑部权力构架而进入这一场域并对从业者的实践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主导话语在媒介报道中的主导地位的。 第四章分析了经济、社会权力进入编辑部场域的原因、方式,以及对政府形象再现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以及利益集团的形成、媒介的市场化改革,使得经济权力能够通过资本的力量影响媒介的新闻生产,而社会权力则需要依附于新闻从业者专业主义理念的发挥而进行话语表达。这两种权力之间,以及它们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博弈,对主导话语所构建的政府形象起到了消解与重构的作用,使得媒介对于政府形象的再现具备了多元化的特点。 第五章则从新闻从业者能动的话语实践的角度,分析了从业者是如何在其实践活动中体现、整合编辑部场域内的不同权力的,及其实践活动给政府形象再现所带来的影响。 在结语部分,以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为基点,进一步拓展视野,观察媒介与民主在中国转型社会的语境下的互动关系以及可能的路径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206.3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X;危机管理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3 于晶;突发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白滔;由矿难新闻报道探讨我国媒体的危机传播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范波涛;信息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尹志伟;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公民利益与政府权力的常态化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金丽;《人民日报》政府形象再现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冯敏;中国转型期媒体与环保NGO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弋红丽;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冯霞;国家权力与“第四种权力”:新结构、新内涵与新模式[D];复旦大学;2010年

8 徐敏;民生新闻与地方形象塑造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6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596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