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晚清报刊民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0:42
【摘要】:在中国近代史中,西方传教士报刊带来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近代意义上的民主及西方先进政治体制也是这一时期传入到中国的。报刊对民主思想的传播情况如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报刊民主传播内容是否发生了异化?这都促成了本文的形成。 本研究以晚清时期的报刊为研究对象,以1840年至1911年为主要研究区间,对这一时期主要报刊中有关民主思想的内容进行梳理。晚清时期,报刊杂志、新式学校及学会等制度性传播媒介大量涌现,特别是1895年以后,由于政治改革运动的带动,报刊杂志数量激增,新型报刊杂志的主持人多出身士绅阶层,言论受到社会尊重,影响容易扩散,这种新型报刊通过介绍新思想,对政治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刺激的作用,以此类精英报刊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能够反映出民主在晚清报刊中的流变,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对民主的看法,影响着这一概念的发展。本文通过全面梳理晚清报刊对民主思想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厘清报刊对“民主”概念在中国的引入与早期的发展传播情况。 基于此,本文分六章对晚清时期报刊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流变进行了梳理。绪论部分讨论了媒体与民主关系研究的背景、晚清报刊对民主传播与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第一章研究早期传教士及其报刊对民主思想的引介,在中国近代史中,报刊的出现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西方的传教士报刊带来新的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文明,在中国出现近代意义上的报刊之前,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报刊对“民主”概念的引入,是作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指称出现的,这个时候的民主一词并没有带有其他衍生的意义,且此时由于国人闭关锁国的排外心理,传教士报刊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仅仅为先进官绅阶级与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契机;第二章研究传教士报刊对中国民主思想的推动作用,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是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第一个段落,是外力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也是以民主政治为主体的西方政治文化初步传入中国并为国人接触和认识的起步阶段,这种认识与起步,是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分不开的,尽管传教士在中国办报刊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作为“文字布道”的工具,但其报刊对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介绍在客观上却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们传入的西方知识,特别是西方先进民主政治理念,对当时迫切需要寻找救国途径的国人来说,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也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士大夫阶级,资本主义买办产生了一些的影响,且这些影响是与中国的时局密切相关着的;第三章研究早期国内报刊对民主的刻板译介及阐述,在鸦片战争后的时代要求中,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与洋务派报刊将作为零星传入中国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加以发挥,在内心深处开始对西方的“先进民主”产生了朦胧的向往,但是反映在国人报刊中的对“民主”的态度确是抵触的,而报刊之中大力提倡“民本”、“民权”,实际上便是对西方“先进民主”的中国式的解说,而对“民本”、“民权”的追求实质上也是对西方民主的朦胧向往与渴望,是在中国封建君主社会中希望得到政治参与权的一种异化;第四章阐述了维新派报刊中民主民权观的理性与激进对抗,这一时期,维新派报刊中出现了大量的民主政治话语,有强烈鼓吹自由、民主、富强的,关注人权与民主,也有希望通过探索“西洋诸国勃兴之本源”以言政敷政,要求“明定国是”、“开设议院”,要“开民智、兴民权”,宣传内容强度虽有差异,但是却将变法这一思想传播开来,深深地印在人们的思想之中,为后来分流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五章研究戊戌政变之后立宪派报刊的传播内容,他们开始趋于理性与保守,希望通过主持清议、开发民智,走渐进式改良式的民主道路,通过报刊发动请愿运动呼吁政治改革;第六章对20世纪初报刊民主传播的分流进行了对比分析,甲午战败之后,除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倡导变法维新之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认为改良维新并不能救中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与改良派进行论战,两股政治势力在清末民初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革命”与“君主立宪”的争论,一度成为五四运动以前的主流思想,而作为中国启蒙思想家的严复,在这一时期对民主思想的系统引入与传播之声虽然被埋没,但是也是中国报刊民主思想传播的一支分流,在20世纪初期报刊中流淌着。 晚清时期报刊民主观念的传播是碎片化的,零散的,是功利性的。在晚清这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在这个不断发生着改变急需新的思想与理论养分的干涸环境中,西方的民主观念被直接拿来便用,国人并未注意到西方民主观念背后的深层次的发展与流变,仅仅看到了作为一种表象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西方强大的原因被国人简单地认为是先进政治制度所带来的,因此作为表象的西方先进议会制度、民主共和制度便被国人不加消化地拿来便用,即便是早期披上的传统外衣,还是后来直接地进行民主革命的呼唤,晚清报刊民主思想的传播都是为了“救亡图存”这一终极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因而带有碎片化、表面化、功利性的。而不可否认的是,晚清报刊对民主思想观念的传播,对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文】:

戊戌,道光,司法制度,文学博士


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论文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Arts传》发表《自主之理》一文,比较准确地介绍了英国的司法制度(见图1)。文中写道:35

夷情,刻本,澳门,林则徐


图 2 《海国图志》卷八十一 夷情采编之《澳门月报》(光绪二年刻本)林则徐开始触及近代世界,还包括他对近代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了解。《澳门新闻纸》在这些方面同样给他提供了一些新知识。不过,由于毕竟是新闻,这些知识难免过于简单、零散,缺乏系统、条理的说明。比如,英美的政治制度,只是不断地在新闻中出现各种近代政治机构的名称而已。英国的所谓“律好司”(上院)、“甘文好司”(下院)、“巴厘满”(议会)、“悖来非冈色尔”(枢密院)以及美国的“滚额里士衙门”(Congress,国会)等名称,这些名词大都直接音译过来,未加详细解释,无疑为林则徐进一步了解英美政治制度出了题目,但并没有答案,所译新闻对这些名称的解释,仅仅限于报导消息时顺便提到一两句而已。有关法令律例,也是如此。148。从现实的意义上看,林则徐的西学翻译其实在当时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西学翻译工作没能继续的原因所在。在当时的封建环境之中,林则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19.29


本文编号:2601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01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