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20-03-27 08:52
【摘要】: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从国外引进发展至今,面临诸多问题,悲观者甚至一度认为它会逐渐消亡。然而,“存在既是合理”,它却不断以崭新节目形态呈现给观众,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不过我们需要正视它在发展中的问题,从批判的角度把这些问题纳入到整个社会体系当中来思考。文章选取几大时间点上具有标志意义的真人秀节目作为对象来展开文本研究。以真人秀节目的场景、剧情和参与者的“真”与“秀”为切入点,讨论节目文本记录性与戏剧性统一的特点。透过全民参与机制的影响,特别是对大众身份焦虑、自我想象性以及好奇心和窥视欲等方面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看”与“被看”形成的心理机制进行探究。而站在消费文化的立场,重点探讨在消费机制下,真人秀节目不断生产与消费所呈现的消费性和游戏性的本质特征,及这一本质特征背后隐藏的巨大经济动机。并揭示真人秀节目的消费性是具有媒介特点的“注意力”消费和符号化消费,而它的游戏性是纯粹宣泄式的、欺骗性的和碎片化的。最后则讨论真人秀文化的风靡带来的社会影响:导致了“虚假需求”的过度膨胀和“陌生人”社会的形成,并将大众带入到过度审美化的泥潭。因而它需要借助“软引导”来实现其内部多元文化力量的平衡,来为真人秀文化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总之,从对真人秀节目的文本分析,到对其风靡的心理机制讨论,从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动机,到解读真人秀节目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采用批判的立场,其终极目的,是试图为真人秀节目和真人秀文化打开一个光明的未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毫;;“情感真人秀”类型电视栏目的兴起及发展进路[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陈文忠;;文学是人学,文论即人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周露露;;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看新闻实践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及扬弃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董素青;;电视——一只代罪的狐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5 刘丹丹;;真实与细节——《读库》的审美趣味与人文选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郭捚;;网络审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臧永亮;尹淑媛;;作为娱乐的电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8 李杏华;;中国的设计之路任重而道远——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9 李奇;;探析我国电视婚恋类节目的发展现状——以“非诚勿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李方;;论读图时代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4 于翠玲;;中国编辑学与西方媒介论的比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5 陈红兵;陈玉海;;解析新卢德主义对电视的声讨[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宋奎波;陈红兵;;媒介分析学派的媒介技术社会影响思想述评[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史艳兰;;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石林景区导游词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8 徐瑾;;互联网时代上海高校媒介素养调查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马彩红;;浅析中国电视的“审美疲劳”[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赵瑞华;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华金余;从赵树理到赵本山[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敏;“功夫王”赛事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李惠;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静;提高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湘仁;论情感类电视节目中的伪人文关怀[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吴演丽;论尼尔·波兹曼的电视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9 袁佳穗;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互动[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邹龙;1978-2008:论述王朔30年创作主体意识与叙事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2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02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