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信息的旁观者效应研究
【图文】:
图 2.1 旁观者干预模型(宋雁慧,2014)32Latane 和 Darley 的研究将旁观者置身于社会紧急突发事件中进行了研究与网络暴力的情境并不完全相同,网络暴力同社会紧急突发事件相似之处在存在受害者,受害者都需要帮助,但是相较于社会紧急突发事件,网络暴力害者造成的伤害后果具有滞后性、缺乏紧迫性。这时可以参考后来的学者们观者干预模型的不同应用情况,如 Anker 和 Feeley(2011)曾将旁观者干预用于研究器官捐赠和绿色生活行为等非紧急情况中。33(二)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通常是作为情境变量体现在旁观者介入行为的研究之中的。旁效应是指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人不向受害者提供任何帮助的情况。根据旁效应,我们可以用责任扩散来解释。当旁观者个人独自面临欺凌行为时,更介入并为受害者提供帮助;反之,当有其他旁观者存在时,旁观者会认为自受害者提供帮助的责任分散到了周围其他旁观者之中,认为会有其他人为受提供帮助,反而会采取漠视、甚至回避的态度。此外,研究还发现,当有许在一旁观看而不提供帮助时,旁观者更加不太可能为受害者提供帮助,因为
图 2.2 2018 中国社会化媒体生态概览在白皮书中,核心社会化媒体被认为以增强人际关系为主旨,用户通过化媒体可以实现频繁地交换各自的生活体验或其他信息,如实现交友、兴事、即时通讯的功能。而衍生社会化媒体则以其基本的功能性为主,增功能,主要目的是为平台增强用户粘性,赚取流量。51值得注意的是,类中,新闻类 APP 多以新闻报道为主,辅以受众的评论、分享等社会新闻类 APP 被划分到了衍生社会化媒体之中。也有学者把新闻类 APP 进行了细致分类,将其划分为五大类:(1)门转型类新闻 APP,如腾讯新闻;(2)官方媒体的转型类 APP,,如人民日)传统媒体集团的转型类 APP,如澎湃新闻;(4)信息聚合和个性化推 APP,如今日头条;(5)佣金赚取式的信息聚合和个性化推荐 APP,如52在笔者看来,可以将上述分类简化为两类:第一,权威品牌传统媒体户网站转型类新闻 APP;第二,信息聚合和个性化推荐类新闻资讯平台为本质的区分依据为新闻的来源、信息的推送机制。金洁.中国社会化媒体生态概览白皮书[EB/OL]. https://cn.kantar.com/%E5%AA%92%E4%BD%93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C91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遭受网络暴力如何维权?[J];中国信息安全;2019年08期
2 孙伊柔;唐昌维;;当前网络暴力的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8期
3 吴小坤;王敏;;网络暴力研究的三个前沿话题[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年04期
4 潘春梅;;网络暴力伦理问题研究[J];内江科技;2019年09期
5 游富廷;;警惕网络暴力泛滥成灾[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昱;;网络暴力的法理学分析[J];法制博览;2018年36期
7 王杨;;公共领域视角的网络暴力概念界定[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24期
8 王静波;;高校网络暴力问题规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年05期
9 刘斌志;周宇欣;;新世纪我国青少年网络暴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9年01期
10 高若潆;;试论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豆燕国;;中学生网络暴力及其防治[A];教师教育论坛(第二辑)[C];2019年
2 张妹霞;;网络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与分析[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2019年
3 陈心雨;刘娟;王晗;;大学生参与网络暴力的危害、原因及对策[A];第六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石庆敏;;中小学校园网络暴力的思考[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2019年
5 郭光华;;网络暴力中“群体极化”倾向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6 张蕾;;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生态的建设与治理[A];都市文化研究(第13辑)——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身份与政治[C];2015年
7 张永胜;陶云;;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倾向、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增明;孙俊才;赵连强;;大学生内隐自尊、内隐攻击性与网络行为关系探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北京网络“平安行动”成效显著[A];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庆;坚决对网络暴力说“不”[N];十堰日报;2019年
2 杨涛;什么才是药家鑫案中的“网络暴力”[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陶涛 实习生 张翔宇;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重判梁天琦法官遭网络暴力[N];环球时报;2018年
5 西安理工大法律系 王雨欣;浅论网络暴力的立法规制[N];山西法制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罗凯 实习生 田梦怡;网络暴力何时休?[N];人民邮电;2019年
7 本报记者 尤莉 本报通讯员 苏锦安;南通打击网络暴力策应扫黑除恶[N];江苏法制报;2019年
8 范子军;莫放任习惯性网络暴力[N];陕西日报;2019年
9 李攀;网络暴力就是在伤口撒盐[N];浙江日报;2019年
10 邢帆;抵制以“黑”为乐的网络暴力[N];长江日报;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萍;网络暴力犯罪治理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2 张旺;论自媒体时代网络暴力治理模式的转变[D];云南大学;2018年
3 仲梦媛;网络暴力行为主体低龄化成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4 姚丽芳;网络暴力的治理困境及法律对策[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5 梁岑;网络暴力信息的旁观者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艾蔼;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及应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7 蔡新一;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8 高鹏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防治校园网络暴力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9 阚予心;“网络暴力”根源的哲学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赵梦柯;网络暴力中法的价值冲突及化解的基本原则[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9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1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