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的危机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9:12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在此期间危机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已深处在风险社会中:生态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生活安全环境发生恶化,恐怖事件增多,社会治安容易混乱;信息时代下民主意识逐渐觉醒,政府公信力下降等。当一件危机事件爆发时,信息就变得特别重要,受众通过获得危机识别信息来认识灾害的具体情况,通过获得危机应对信息来指导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危机。在现今新媒体的环境下,危机传播呈现出传播渠道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全球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在传播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信息不畅的问题。笔者对2013年11月22日青岛市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由于输油管线破裂,处理过程不当造成输油管道爆燃的危机事件进行了分析。该事件是一起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了62人死亡,是中石化以往发生的事故中损失最严重的一次。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当地纸媒出现了信息缺位的现象,对于事故焦点报道模糊,因而引起了公众不满,舆论反映强烈。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青岛早报》三份纸媒和“青岛发布”、“黄岛发布”两个官方微博的对该事件的信息呈现特点以及传播策略。总结出该事件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对危机事件的传播做出借鉴,试图规避因传播中出现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本文从六个章节对该事件的危机传播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绪论部分对此项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框架进行了介绍;第二章阐述了危机传播相关概念的定义以及危机传播四阶段理论;第三章梳理了危机传播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第四章分析了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的信息呈现特点;第五章分析了该事件的传播策略;第六章提出了保障危机传播信息畅通的措施。本文分析出该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暴露的问题:1.危机事件无预警信息,甚至当危机萌芽的时候,也没有发布疏散人群的信息来防止危机的发生。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此次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给中石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石化的公信力受到很大影响。2.在事件的爆发期,纸媒有关事件动态的信息缺位现象严重,三份报纸无一例外,易造成舆论混乱,降低纸媒的公信力。3.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是中石化历史事故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但是纸媒和微博却无任何有关事故深层次原因剖析的报道,对于事故的长远危害以及对灾难责任人的责任追究都无深刻的报道。4.纸媒和微博的信息呈现缺乏事故现场性报道,报道对象偏向于机关组织、领导人的工作部署和医护人员的特写。5.政府在处理该事故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但纸媒和微博对此并无批评性负面报道,而且正面报道多于客观中立报道。最后笔者对促进危机传播中信息畅通提出了以下措施:1.建立政务公开的信息小组。2.危机主体要善于利用媒体发布信息。3.媒体加强危机报道的现场性。4.发挥新媒体的信息扩散与反馈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本文编号:2620567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卞地诗;周斯源;;论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2 张智华;解春;;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勇锋;;试论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责任担当[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丹;危机传播中的信息平衡性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0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20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