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及动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9 08:35
【摘要】:社交网络谣言是互联网快速发展与互联网设备普及的产物,精准、快速、低成本的清除社交网络谣言是社交网络治理的目标。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社交网络结构特征与社交网络谣言特点的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新的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即URBD模型。首次将社交网络谣言数据量大的特点作为关注研究的重点,将其用R节点表示。实验仿真发现发布权威消息的行为对谣言的传播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2)考虑到用户并非一直保持网络社交在线,具备上下线的URBD模型更为贴合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传播行为。通过建模分析发现,在发布权威消息进行辟谣的同时,对传播谣言用户封号或者限制部分用户的上线,可以较好的抑制谣言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3)考虑到不同度的节点对社交网络谣言传播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复杂网络的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首先利用传播动力学建立社交网络谣言传播的理论模型,其次使用计算机仿真分析复杂网络中。仿真实验发现无标度网络中的谣言不容易彻底清除。在小世界特征明显的社交网络中,节点度大的节点受谣言影响的平均时间较短。基于复杂网络的URBD模型可以更好的描述谣言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的影响范围。
【图文】:

模型图,模型,社交


对该信息的不同观点。社交网络结构上的信息传依赖于信息的传播,其动态演化的规律与传染性染病传播思想可以较好的刻画社交网络上的谣言模型当中,种群个体总数表示为 N ,易感染个体体表示为 R 。在初始状态时,通常假设系统中存中出现病毒感染个体,同时受病毒感染的周期远个体的死亡和出生,以保持种群的总数不变。群以个体是否感染病毒进行划分,分为易感染个整个系统传染的源头,它通过一定的概率 α 将病毒该易感染个体转变为感染个体,成为了新的感定的机率 β 恢复健康为易感染个体 S 。模型 SIS后患者不会具有免疫力的传染病。SIS 模型的状α

模型图,模型,传播模型,移除


刻系统中处于易感染状态 S 、感染状态 I 的个体密度分别为 s ( t型的传播模型可以使用如下微分动力学方程组表示:( )( ) ( ) ( )( )( ) ( ) ( )ds ti t s t i tdtdi ti t s t i tdtα βα β = + = 型,Kermack 和 Mckendrick 使用微分动力学建立了 SIR 传播动力sceptible-Infected-Removed, SIR)可以表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康后获得了终生免疫力,,如麻疹、天花等;第二种情形是个体感艾滋病。在 SIR 传播模型中,个体一共可以分为三种:易感染个移除个体 R 。同 SIS 模型有所不同的是 SIR 模型当中的感染个体 β 变为移除个体 R 。SIR 模型的状态转移图如下图 2.2 所示。α β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93.09;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庭贵;杨俊蓉;;基于多传播节点的改进谣言传播模型构建及仿真[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2 王倩;于风;;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谣言传播公式的改进及其验证:基于东北虎致游客伤亡事件的新浪微博谣言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年11期

3 段蕾;;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及应对[J];电视指南;2017年15期

4 蒋小花;;微信谣言传播原因及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年04期

5 沈超;周姝怡;朱恒民;;网络谣言传播中群体角色研究[J];情报杂志;2016年11期

6 孙韶聪;;基于案例分析的网络谣言传播公式及应对策略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王靖元;张鹏;刘立文;兰月新;;网络谣言传播效能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16年01期

8 罗卫光;陈路莎;;谣言传播的三种语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9 王蓁;;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谣言传播与控制策略研究[J];新闻世界;2015年08期

10 张亚萌;;论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危害[J];新闻传播;2015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付琳;高欣;;不确定网络下的谣言传播模型[A];第十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6年

2 孙嘉卿;;身份标签对谣言传播效果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永平;;谣言传播的本土语境及风险防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4 孙嘉卿;;灾难性事件后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以“5.12汶川地震”谣言为例[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张玉波;;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应对——从杭州“5·7”交通肇事案谈起[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巩雨;;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和政府舆论引导[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7 高菲;;政务微博辟谣策略探析——以2012年突发公共事件为例[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张芳;司光亚;罗批;;群落结构中基于Agent的手机短信谣言传播模型研究[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全和;阻断网络谣言传播需要下好“三步棋”[N];青海日报;2019年

2 东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办主任、网信办主任、高级记者 陈冀;通过防风抗灾宣传“聚民心”“展形象”[N];南方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刘志月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何正鑫 本报实习生 李家志;父母缘何成朋友圈谣言传播主力[N];法制日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叶铁桥 实习生 郝帅斌;一次谣言传播的社会多棱镜[N];中国青年报;2012年

5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高卿雯;眼见未必为实!小视频成谣言传播新渠道[N];中国青年报;2018年

6 吴龙贵;谣言传播速度有多快 辟谣速度就得有多快[N];济南日报;2017年

7 崔桂忠;信息公开是遏制谣言传播的利器[N];大连日报;2017年

8 记者 李松 黄洁;善导舆论挤压谣言传播空间[N];法制日报;2013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匡文波;消除干部人事网络谣言传播的空间[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林妍 潘晓娟;发言人微博:主动回应关切才能隔断谣言传播[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霞;基于动力系统的复杂社会网络中传播行为建模研究[D];山西大学;2018年

2 李春茹;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的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沈超;网络谣言传播中话题扩散与网民群体行为的协同演进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王佳佳;谣言传播机理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5 王辉;在线社交网络上谣言传播关键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王芹;谣言传播规律与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雷霞;新媒体时代抗议性谣言传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8 董文祥;网络中信息传播:信息源选择与检测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韩祺yN;P2P网络监控与信任安全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10 陶长春;网络谣言对民意的表达与歪曲[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钰X;无标度网络中谣言传播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2 冉茂洁;基于行为差异和外部干预的谣言传播模型研究与仿真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3 吴晓;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及动力学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4 靳美玲;网络谣言传播中信任的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唯一;新媒体时代健康类谣言传播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6 陈雪薇;谣言传播中受众恐慌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7 柯心蕊;加权网络中谣言传播对产品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8 王航英;捕食模型与谣言传播模型的随机动力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8年

9 贾芳菊;谣言传播模型的随机动力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8年

10 张琴;基于动态转移概率与社会关系的谣言传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0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20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