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后喻文化背景下“数字移民”对新媒体的文化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1:18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并向中高龄群体渗透。中高龄群体出生在数字技术发展、互联网普及之前,如今面临着从适应使用传统媒体转向学习使用新媒体的挑战,文化反哺成为这些“数字移民”学习使用新媒体的重要方式。在后喻文化的背景下,了解“数字移民”(父母)对新媒体的文化适应状况以及来自家庭中的“数字原住民”(子女)的社会支持、代际关系如何影响“数字移民”(父母)对新媒体的文化适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年龄为41-59岁、使用微信的中年父母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家庭中的“数字移民”对新媒体的文化适应状况与自我效能感、代际关系和来自子女的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数字移民”对新媒体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状况较好;(2)女性“数字移民”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水平比男性“数字移民”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数字移民”,他们对新媒体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水平越高,且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数字移民”对新媒体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4)“数字移民”(父母)对新媒体的心理适应与来自“数字原住民”(子女)的信息支持呈负相关,与来自“数字原住民”(子女)的情感支持和代际关系没有相关关系;(5)“数字移民”(父母)对新媒体的社会文化适应与代际关系、来自“数字原住民”(子女)的情感支持呈正相关,与来自“数字原住民”(子女)的信息支持没有相关关系;(6)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数字移民”对新媒体的心理适应;(7)自我效能感和来自“数字原住民”的情感支持可以正向预测“数字移民”对新媒体的社会文化适应。对此,“数字原住民”(子女)应当注意提升对“数字原住民”(父母)的信息支持的质量,确保他们可以掌握新媒体相应的技能,增强对新媒体的社会文化适应,并通过鼓励“数字移民”(父母)、肯定他们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此提升他们对新媒体的心理适应;“数字移民”还可以寻求邻居、亲戚等子女以外的人的帮助;新媒体机构可以针对“数字移民”推出新媒体使用教程或者简易版的应用程序,方便“数字移民”自学。
【图文】:

职业分布,省份,对象,占比


图 3-1: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布上,一年中多数时间居住在农村的有 59 人,在城市的有 236 人,占比 80%。常居的省份分布了全国 23 个省份,常居在中部省份有 197 人,东有 38 人。

离散趋势,省份,均值,对象


图 3-2:调查对象的常居省份2 各变量的集中与离散趋势表 3-2:自变量、因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自我效能感 信息支持 情感支持 代际关系 心理适应 社 3.8475 3.3390 3.6859 3.4256 3.6960 差 .80551 1.01666 .87547 .55387 .64877 表 3-2 所示,自我效能感的均值是 3.8475,标准差是 0.80551;信息 3.3390,标准差是 1.01666;情感支持的均值是 3.6859,标准差是 0.系的均值是 3.4256,,标准差是 0.55387;心理适应的均值是 3.6960,4877;社会文化适应的均值是 3.8872,标准差是 0.68253。其中,社均值最大,信息支持的均值最小;信息支持的标准差最大,代际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裕琼;;当老龄化社会遭遇新媒体挑战 数字代沟与反哺之学术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5年12期

2 崔烨;靳小怡;;亲近还是疏离?乡城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民工家庭的代际关系类型分析——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人口研究;2015年03期

3 袁红;唐娜;;数字移民健康信息搜寻动机及感知障碍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年02期

4 赵宇翔;;数字悟性:基于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年06期

5 刘伟;祝春兰;马亮;张利;;中国移民的文化适应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5期

6 何惠亭;;代际关系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研究[J];前沿;2014年Z9期

7 周裕琼;;数字代沟与文化反哺:对家庭内“静悄悄的革命”的量化考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8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9 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10 王鉴;黄维海;;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曾练平;潘运;赵守盈;;进城务工人员心理适应现状调查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力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与悖论[N];人民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雅雪;数字鸿沟视角下老年群体微信的采纳与使用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2 王坚;来华留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元锟;教育用户信息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建模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黄慧莹;法国旅居者在沪的跨文化适应——质和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佳蕾;日本旅居者在上海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7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37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