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媒体时代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0-04-23 12:3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被不断刷新,高等教育领域也在数字化浪潮中发生着深刻变革。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扮演与传统媒介环境下相比有很大不同,不仅对其自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其教育教学方式、职业地位、社会期待等方面都在悄然转变。新媒介环境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之间有哪些方面的联系,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大学教师在工作生活上面临着何种机遇与挑战,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自身又需要达到何等素质进行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型,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正是本文的焦点。本研究从“新媒体时代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型”这一论题的研究背景切入;首先对角色理论和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梳理了不同时期教师角色的演变历程;接下来以媒介融合化、人工智能化、交互平等化、移动互联化所构建出的新媒体时代特征出发,阐释了大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型的社会背景和外部环境;随后即进入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新媒体时代大学教师对职业领悟、教学方式、社会地位、自我期待等方面的认知,从新媒体对我国大学教师职业影响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大学教师职业角色需要转变的原因和事实;最后,在调查结论的基础上,以新媒体环境的特征为背景提出了大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型的策略:在微观上,需要大学教师角色意识首先转变,必须树立适应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保持终身学习、服务型教学理念和批判性思维;做学生全方位的引导者、多元文化的整合者、技术与人文的协调者、媒体舆论场中的明辨者。宏观上则需要社会、高校、媒体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规、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建立信息引导机制等渠道,促成体制机制的保障,让大学教师彰显自身价值。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教师职业角色转型的关注,有益于大学教师适应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挑战,更好的肩负自身的责任。
【图文】:

电子课件,课堂,磁场,老师


这个话就可能跟学生要做一些思想方面的引导,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合理的处理方式吧,第一个就是从教师自身入手,第二个就是从学生他的这种心理里去入手,你要说你保证这种百分之百的这种学生一眼手机都不看也不现实,就是说我觉得一个健康的课堂吧,起码是 90%的学生都要在认真听课。从问卷结果来看,有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曾留意过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有玩手机的现象,其中甚至 26%的老师认为在其课堂上该现象已相当严重。这不得不说手机已成为争夺课堂注意力的一个最特殊媒介。为了把学生从手机中的虚拟世界重新拉回现实课堂,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可谓费了一番脑筋:比如有教师上课前在讲台跳舞热场,学校在课桌前提供手机保管袋,也有对整栋教学楼安装信号屏蔽器的措施。对此甚至有教师调侃道,“如果我们把教学楼信号都屏蔽了,学生们不来了怎么办?”在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老师还是选择从自身反省,努力改进自己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力,仅有 8 位老师认为建议学校网络部门对教学楼信号加以屏蔽,占不到调查总人数的 8%。由此可见,大部分老师还是觉得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在教师自身,而不是严加堵截。

电子课件,课堂,大学教师,板书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教师职业角色认知调查来,暂且不说梁老师的授课内容如何,,仅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就吸引了众多学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电子课件教学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式教学有哪些异同点?各带来哪些利弊?两种媒介形式对师生关系和课堂效果带来哪些不同影响?本次研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如图 3-3 所示,调查对象中,有近 8 成的大学教师认为“课件很重要,课堂上不使用 PPT 会很不习惯”。另外两成的教师则是“偶尔会使用,课堂上更多的是用板书与讲解”,在问卷结果中,没有一位教师选择“基本不使用,觉得用处不大”这一选项。虽然统计样本有限,但从比例还是能够看出,多媒体技术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渗透进了当代的大学课堂,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45.1;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钢;蒋亦华;;大学教师评价“尺度”建构:以发达国家为观照[J];江苏高教;2018年12期

2 胡成霞;;学科·知识·权力——大学教师课程权力的历史社会学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3 姜超;;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主体关系与路径突破[J];全球教育展望;2018年11期

4 肖舒楠;陈彦青;;什么样的大学教师受欢迎?[J];青年教师;2009年06期

5 陈广斌;;谈谈大学教师的课程观[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6 王菁华;;做一个恬静、快乐而卓越的大学教师[J];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12期

7 郑一;董玉琦;;改革情境中大学教师教育者专业认同的特征与形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8 曹冰玉;;论大学教师的职业导向[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9 王艳玲;;大学教师的教育机制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6年02期

10 杨洪波;;略论21世纪的大学教师[J];教书育人;2009年S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爱华;郑晓齐;;香港科技大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政策及其特点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6 苏明明;王淑娟;杨华靖;关玉晶;蒋宝芳;;如何运行一个成功的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密西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为例[A];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上册)[C];2016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9 ;理工科大学教师文化素质调查与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乐乐;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大学教师?[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胡乐乐;为全心投入教学的老师正名[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谢湘;大学教师不再是体面悠闲的职业[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马慧娟 张茜;大学教师的挣扎:严格还是放水[N];中国青年报;2015年

5 湖南科技大学宣传部长 何频;大学教师需提高媒体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7年

6 贵州民族大学教授 刘吉昌;民族大学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各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N];中国民族报;2018年

7 中国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 历史研究所所长 郭世佑;一些大学教师充当掮客为学生索要考分[N];中国青年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黄伟;大学教师企业化考评引发争议[N];中国青年报;2009年

9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新玲;上好课是大学教师的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张文凌;兰靖:大学教师“无事生非”走上办学之路[N];中国青年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红;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金平;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碧虹;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雅楠;山西省太原市老年大学教师培训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毛园园;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名模型[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杜宇杰;新媒体时代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型[D];河南大学;2018年

4 陈晨;生成、共契与互动—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关系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刘晨光;当代中国大学教师学术人格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于洪丹;哈佛大学教师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曾增;S大学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黄荣华;民国大学教师兼课的原因及影响[D];苏州大学;2017年

9 陈静;怀特海的价值理论对我国大学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10 周慧颖;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37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37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