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多维度的宏观视角来探析“微时代”审美在当下建构的新媒介文化征象,文章从科技层面、美学范畴和文化学视角三个学理维度,分别对“微时代”审美产生发展的技术背景、主要特征和后现代文化意蕴进行解读。三层内容既平行独立,又交叉相融,共同构成“微时代”审美研究的多维意识。首先,论文的绪论内容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在对“微时代”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分别对“微时代”和“审美”的概念作以界定;接而对国内外“微媒介”发展现状进行概述;最后再对“微时代”审美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此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第一章从科技层面来探析“微时代”审美产生发展的新媒介技术背景,并为第二章对应的特征研究作以合理铺垫。依据技术理念和技术制式两大研究基点,分别从互联网web2.0和自媒体两部分,找寻其中所内蕴的“微”因素。其一,将web2.0技术作为“微时代”产生的技术基础,从“以人为核心”的技术理念和“内爆式”的传播技术制式两部分来剖析其中所具有的“微型”因子,包括网络生产力之“微化”和“短平快”的裂变传播美学风格。其二,探寻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推动“微时代”到来的先锋作用。从自媒体的“自”属性中可以见出审美主体身份双重性的特质,并从个体的创收层面来分析自媒体“微型化”的技术制式规范。第二章从美学范畴来探讨“微时代”审美的主要特征,即“塑造自我”的立体化和“时空压缩”的体验感。基于第一章的技术分析,由“以人为核心”的技术理念与“内爆式”的技术制式,分别对应引出“微时代”满足个体塑造自我的需求和瞬时传播视域下媒介时空性质的特征。一方面,探索“塑造自我形象”的行为何以可能成为“微时代”审美的重要内容。先后从自我塑造的内容和自我塑造的方式两个层面来剖析“微时代”审美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在“微时代”媒介技术制式的影响下,其时空性质发生了“压缩”性的变化,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之间不断交融。个体在“时空压缩”的审美体验中感知新媒介技术对于时间局限和空间距离的跨越。基于“时空压缩”这一层面,来看“微时代”审美体验中所具有的即时性和延展性的双面特征,二者共依共存于“微时代”媒介传播技术的优越性。第三章着力剖析“微时代”审美与后现代文化之间交融而生成的新媒介文化意蕴,选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青年亚文化两部分作以理论上的对接,进而探究“微时代”的审美文化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一则,日常生活审美的“碎微化”所带来的社会现实意义,表现在草根性质与精英权威兼具的人人可参与性以及日常生活的服务支持上。二则,在“微时代”用户以青年为主力军的今天,以“微语言”和“微游戏”为例,分别剖析“微时代”助力于当代青年在“微言新义”的个性创作中彰显先锋性的审美理想,以及在“微游戏”的审美狂欢中得以实现身份认同。论文最后部分为结语内容,主要是以辩证的视角对“微时代”审美文化进行反思。探索“微时代”中大量同质化现象所致使的弊端,包括低俗的审美趣味、追求“娱乐至死”等等现象,进而指出个体精神碎片危机等问题。关于“微时代”这些弊端性的社会文化问题,无论是在现实层面还是学理层面,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与探究,并努力为其建立一个合理的“微型”网络生态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34;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东照;肖清华;;国内三大3G技术制式竞争力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0年11期
2 李珊;;全球3G进入规模发展时期[J];世界电信;2010年03期
3 ;关键词[J];上海信息化;2009年02期
4 ;3G元年启示录[J];广告人;2009年03期
5 张韬;;3G将拉动社会投资近2万亿元[J];共产党员;2009年04期
6 周宇晖;;市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制式探讨[J];中国铁路;2018年08期
7 孟祥初;;TD-LTE背后的力量[J];中国新通信;2012年02期
8 刘启诚;;中国3G时代到来 网民将向机民进化[J];计算机与网络;2009年01期
9 居伟民;;明明白白看3G[J];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版);2009年Z6期
10 孙妍;王鹏;;3G时代的媒介产业发展趋势[J];新闻爱好者;2009年1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伟松;TD-SCDMA将进入真实网络环境验证[N];人民邮电;2005年
2 牛达;3G时代来临:一场等你买单的盛宴[N];中国税务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猜猜谁来吃超级蛋糕[N];中国质量报;2009年
4 ;2009,中国3G元年[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记者 杨克灿;3G落地促产业发展[N];金融时报;2009年
6 记者 冯晓芳 张舵 黄全权;“3G时代”来了,百姓能否“3G”得起[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实习生 任敏 温才妃 徐嫩羽;3G走了一年 离大众还有多远[N];中国青年报;2010年
8 冯晓芳 张舵 黄全权;聚焦中国电信业“3G时代”下的三大悬念[N];西部时报;2009年
9 任敏 温才妃 徐嫩羽;3G走了一年离大众还有多远[N];消费日报;2010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刘双 实习生 吕融融;3G一年多 市场仍然冷[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鹏;“微时代”审美的多维度探析[D];安徽大学;2019年
2 黄莹;北京移动中高端客户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赵晖;郑州移动TD-SCDMA系统无线网络规划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王晓鸣;3G环境下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廖治平;西安联通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范国莉;WCDMA系统网络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637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3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