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康社会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0-04-27 08:22
【摘要】:“小康社会”源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理想社会的一种设想,其主要内容是对于宽裕、殷实生活的描述与期冀。我党所提出的“小康社会”的概念则赋予了这一古老术语以新的内涵,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从内涵上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包括物质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而且包括了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的目标。小康社会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结构转型的过渡时期,以此阶段必须在文化、经济与政治体制方面为我国在本世纪中叶向现代化社会跃进做全面的建设准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被中国化了的现代化特殊时段,按照新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将之作为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方法。自建国初期的建设四化的目标,到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始终不变的主题。而根据时代的发展,党在十六大又提出了“政治文明”,并成为我党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与“两个文明”一起,构成“三个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三个文明与传媒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就具备了相当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康社会建设实践的现实,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同传媒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如下: 从物质文明角度:着重探讨恢复产业职能的传媒业在目前中国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对中国传媒的产业进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引入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对目前中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引入博弈理论,对小康社会特有的传媒负责人与主管官员之间的合谋现象进行分析,并对降低两者间合谋可能,保护公众知晓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精神文明角度:着重分析了作为精神文明一部分的科学技术对于小康社会传媒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了目前社会生活形态所导致的诸多变迁基础上的社会思潮多元化、现实化等特征,结合受众媒介接触心理,提出小康社会背景下舆论引导如何致效的方法。 从政治文明角度:在分析小康社会政治文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舆论监督是小康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而行政公开则是舆论监督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206.3
本文编号:2642063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206.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明;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42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4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