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法律传播效果的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04:1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不仅要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前提,更要以培育全社会法治精神、增强法制传播效果为重点工作。历时三十余年的普法运动,我国初步实现了“人人知有法”的社会意识,但“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社会法治氛围尚未形成。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从主体、受众和路径三方面界定了法律传播的内涵,并通过问卷调查,从知晓度、卷入度、认可度、行动力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律传播的现状;二是从五大方面总结了影响法律传播效果的因素。第一,民众意识及需求是影响法律传播的基本因素。法律作为社会文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意识的双重作用。社会文化是法律诞生的思想土壤,民众意识则决定了法律的发展方向,二者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人民的法律需求与兴趣。第二,法律关系主体职责和传播意识制约法律传播。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传播活动中充当着传播者和把关人的角色,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都是其中的一员,担当着不同的传播职责。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法律传播意识是影响法律传播行为的重要因素,传播者必须正视法律的传播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传播策略。第三,法律信息特征影响认知与接收。法律本质上是一种有传播需求的信息,法律文本是受众日常接触最多的法律信息。可读性是指文章的易读性和易理解程度,本章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律文本信息为对象,从字、词、句等方面研究其可读性,认为专业术语、句长与虚词、人情味是影响受众理解法律信息的三大因素。第四,传播环境形式影响法律传播效果。自媒体构建了一个多维、圈层、立体的传播环境,既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使其更容易被噪音污染。本章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了法律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中的传播特点。第五,教育传播的缺陷影响法律传播效果。高校法律教育传播因课程枯燥、知识面狭窄、内容单一等缺陷,无法达到预期传播效果;我国普法运动也存在三大问题:重普法、轻释法,重干部、轻群众,重形式、轻效果。
【图文】:
通过对比国内外法律传播研究可看出,我国法律传播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研究进度缓慢。就研究内容而言,,国内目前仍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侧重对于法律传播学的学科框架建设;国外则侧重于社会传播活动中的法律实践,探讨媒介与司法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在学校中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法律传播教育。研究进程方面,我国自 1992 年就有学者进行系统的法律传播现象研究,并在之后不断丰富、充实理论框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学科,相比国外研究起步并不晚。但25 年之后的今天,学界对于法律传播的研究仍没有脱离基础理论研究的范围,内容方面仍专注于法律传播的基本概念问题,没有结合我国政治、社会实际展开思考。即使有一些研究法律传播效果的学术论文,也只是提出一些理论建议,无法论证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从下图的研究层次图中可以看出,现有 65%以上的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与其他方向的传播学研究相比,种类少且层次单一。研究方法上,国外目前有许多运用数据分析等计算机技术,分析法律传播的数据化、网络化的研究;国内法律传播仍局限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尚未出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
图 1-2 法律传播相关文献趋势图图 1-3 法律传播研究学科分布第二,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法律信息是法律传播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对于法律信息的定义均未形成统一意见,如何准确、全面地定义法律信息是本文一大难点。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不同学者对于法律信息定义的不同意见,认为法律信息不只是“与法有关的知识的总和”,它还应当包含一切与法律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D920.0
本文编号:2643049
【图文】:
通过对比国内外法律传播研究可看出,我国法律传播内容单一、缺乏实践性、研究进度缓慢。就研究内容而言,,国内目前仍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侧重对于法律传播学的学科框架建设;国外则侧重于社会传播活动中的法律实践,探讨媒介与司法的二元对立关系,并在学校中为学生提供职业化的法律传播教育。研究进程方面,我国自 1992 年就有学者进行系统的法律传播现象研究,并在之后不断丰富、充实理论框架,逐渐形成一门新兴学科,相比国外研究起步并不晚。但25 年之后的今天,学界对于法律传播的研究仍没有脱离基础理论研究的范围,内容方面仍专注于法律传播的基本概念问题,没有结合我国政治、社会实际展开思考。即使有一些研究法律传播效果的学术论文,也只是提出一些理论建议,无法论证其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从下图的研究层次图中可以看出,现有 65%以上的研究仍属于基础研究,与其他方向的传播学研究相比,种类少且层次单一。研究方法上,国外目前有许多运用数据分析等计算机技术,分析法律传播的数据化、网络化的研究;国内法律传播仍局限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尚未出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
图 1-2 法律传播相关文献趋势图图 1-3 法律传播研究学科分布第二,研究内容上的创新。法律信息是法律传播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学者对于法律信息的定义均未形成统一意见,如何准确、全面地定义法律信息是本文一大难点。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不同学者对于法律信息定义的不同意见,认为法律信息不只是“与法有关的知识的总和”,它还应当包含一切与法律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小路;;中文法律文本的可读性研究[J];才智;2015年30期
2 原平方;;情境即信息:兼论新媒体传播情境的三重特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张星;魏淑芬;郑重;钱晶;;危机信息的微博传播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4年07期
4 左虹;朱勇;;中级欧美留学生汉语文本可读性公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2期
5 巨金香;张晓利;孟丽婷;;文本阅读中词切分依据及眼动表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陈洁;;国内可读性研究概述[J];黑龙江史志;2013年09期
7 毕宏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媒体传播[J];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8 刘林沙;陈默;;突发事件中的微博意见领袖与舆情演变[J];电子政务;2012年10期
9 赵高辉;王梅芳;;人际扩散:“织里抗税”事件的微博传播模式分析——基于新浪微博的考察[J];新闻记者;2012年03期
10 喻国明;;微博影响力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价值[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鲍旖婧;全媒体视域下国内时政新闻可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孙刚;基于线性回归的中文文本可读性预测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郭望皓;对外汉语文本易读性公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秦华;农民的法律意识与农村法治化进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43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4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