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生产及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22:25
【摘要】:自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日本作为唯一一个还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海上邻国,其对该倡议的各项举措和态度认知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鉴于话语与权力的不可分性,媒体话语跟进作为日本利益诉求的可能方式之一,其话语分析也同时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媒体话语的角度出发,聚焦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这一非本国主导性国际战略的话语生产,旨在寻求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话语转变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媒体话语涉及的各个权力体间的相互作用即国家参与探讨话语转变背后的原因。本文通过Factiva数据库选取了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18年10月论文撰写前日本五大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报道,并通过分层定比抽样最终选取了共计297篇作为研究样本,就日媒话语生产过程及可能存在的话语转变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整个日媒“一带一路”话语生产过程中,日本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且该变化趋势与日本方面总体表态部分吻合但细节变化复杂。具体来说,日媒话语随时间推移呈现负面倾向性转变,其话语转变受国家参与的影响显著。而国家参与具体来说取决于第三国介入媒体话语的方式和身份。截至目前对日媒话语生产过程的分析,第三国介入的主要话语表现为“联合牵制”,从报道国日本的角度来分析,其“牵制”又可以解释为竞争型和防御型两种。另外,日媒话语还具备了特殊话语背景下较为统一的态度倾向转变、词义的多角度理解带来变化等特点。其次,日媒的反应并不完全以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表现作为参考而转移。从这一点上来看,日媒话语是相对独立的。该特点或导致短时间内日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态度还将继续存在消极倾向,尤其是在《日本产经新闻》报道量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日媒话语存在消极倾向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在预测日媒话语走向时应考虑到日媒对待非本国主导的国际性问题时的排他性,注意避免表面结果或阶段性产物。另外,日本作为报道国的参与程度同样影响了其态度均值变化,这也意味着一旦日本做出明确决定,日媒风向或将发生彻底性的改变。由此可见,日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变化趋势分析仍需要长期且实时的关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本文编号:2660933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丹丹;;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图解读及应对——以日本主流媒体相关报道分析为例[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5年02期
2 蔡敏;传媒话语生产与控制[J];现代传播;2002年06期
3 张顺兴,张炜华,郑凤霞;中日报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比较[J];东疆学刊;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660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6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