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0:52
【摘要】: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根本准则。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价值的基本观念和基本看法,或者说是人们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本文即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着大学生本身的价值态度、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价值判断、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创新,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正以各种“微”传播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势不可挡之势,逐渐渗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微媒体在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多种途径和便利条件的同时,其所传播的各种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科学价值观的塑造提出了严峻挑战,并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当前,大学生价值观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而艰巨。当今时代是网络新媒体普及的时代,是沟通交流分众化、扁平化的时代。身处这样的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借助当前的网络文化逐渐在受众中升温,受到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尤其是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意识、价值判断、价值评价、价值态度与价值选择等价值观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平台,其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而当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娱乐化的信息渗入微博、微信之中,作为微媒体的频繁使用者和接触者,大学生群体在使用和接触微媒体的过程中,虽然可以丰富其眼界,拓宽知识面,但是微媒体这一平台及其所传播的信息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价值观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微媒体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规避甚而抵消其消极影响,是国家、社会、个人各方面都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人才,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加强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就显得愈加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微媒体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微媒体的积极作用,探索可行路径切实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其价值观变迁与微媒体时代具有相依共振性、与微媒体对其自身觉醒的影响程度交相辉映。在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正逐渐适应微媒体在其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用“微媒体”,而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并借助微媒体实现自身价值观塑造。“微媒体”具有隐蔽性、传播性等特点,在发挥其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本文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与途径。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阐述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选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重点问题和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第二章,进行相关核心概念界定。分析微媒体的基本内涵、特征等,界定价值与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厘清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等,为之后的章节做好基本的理论准备。要具体清晰地对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首先要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和概念问题,对相关关键词和概念进行相应的学理审思和意义界定,剖析微媒体、价值和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等一些基本概念,分条缕析地对媒体、微媒体、价值、价值观、价值观念和价值观教育等核心概念进行简要的界定和学理审思。第三章,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价值观教育相关内容。阐述大学生价值观的含义、结构、分类、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概括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途径及载体;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改革发展的需要及面临的诸多挑战入手,简要阐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第四章,微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从微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主体与客体、微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载体的主要依托形式三大方面进行微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联性探索。阐述微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微博、微信为例分析微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载体的两大依托形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顺利推进,载体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依托于一定的载体、工具和途径,在微媒体的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才可以贯彻实施。而通常,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需要一定的平台、工具和载体进行促进。在信息时代,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即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网络传媒载体。本章即探索微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及其主要表现形式。第五章,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科学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价值观教育影响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为下一章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的探索提供现实参考。从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设计;分析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的基本状况,探索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第六章,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其成因。分别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探索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影响;分析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第七章,探索微媒体视角下塑造引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结合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微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的频率、现状的调研及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及其教育的影响的基础上,在充分阐释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系统分析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载体所发生的变化的基础上,对如何运用微媒体做好大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构建工作和如何积极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索出有效途径。微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需要通过各方力量发挥协同作用,引导微媒体正能量信息的传播,遏制不良信息的扩散,以促使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本章主要从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微媒体承载内容与形式、大学生内化核心价值观为其信仰、积极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健全网络管理和媒介伦理制度几个方面进行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探索。在数据化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微媒体是大学生接触信息和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价值观教育会产生诸多影响。同时,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载体。在相关核心概念简述及主要观点阐述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微媒体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关联性的探索。阐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微媒体环境,分析微媒体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重要载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以微博、微信为分析案例,探索了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形式;第二,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实现路径的探索,针对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状况,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协同各方力量,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图文】:

账号,社交,用户行为,网民


专家学者)■■■■■■■■■邋".8%逡逑瑕备号JH邋1.796逡逑图4-2网民微信公共账号关注度(图片来源: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巧户行为研究报告(2014年7月))逡逑W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也.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4年7月)网北京冲国互联网逡逑络信息中屯、,2014:20.逡逑

社交,账号,网民,行为研究


巧费港巧!■■■柋12.9%逡逑付巧贿买y毂砬耄觥觥鲥澹保埃担ュ义贤迹矗蓖袷褂梦⑿臦g容(图片来源: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4年7月))逡逑据报告显示,"微信用户关注的公共账号中,41.邋5%的微信用户会关注媒体类账号,,微逡逑信是用户获取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明星名人、行业资讯的关注度也都在209&W上"W。逡逑新闻谋体!■■■■■■■■■■■■■■■■■■■■■■■■■■■■■■■■■■■■■■■■邋41.5%逡逑巧星名人逦邋—.7—邋^逦兵逦_逦-邋I化.3说逡逑行业资讯!■■■■■■■■■■■■■■■■■■■■■■■■■■邋23.9%逡逑 ̄|逡逑商品品裤逦。.7%逡逑游巧]■■■■■■■■■■■■■■■■■■邋17.6%逡逑书籍邋>■■■■■■■■■■■■■■■化.化逡逑店铺邋I——邋13.9%逡逑专家学者)■■■■■■■■■邋".8%逡逑瑕备号JH邋1.796逡逑图4-2网民微信公共账号关注度(图片来源: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巧户行为研究报告(2014年7月))逡逑W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也.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2014年7月)网北京冲国互联网逡逑络信息中屯、,2014:2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义丹;穗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分析及教育对策[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张炳武,刘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韦莹,王涛;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陈景云;制约大学生价值观诸因素分析[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5 王观龙;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群众;2000年05期

6 朱曲平,汪松明;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几点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刘志明;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温瑞章,任茂桂;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探讨[J];探索与求是;2001年11期

9 王凤云;网络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特点[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年05期

10 林艳;孟鑫;;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佩珍;;嬗变与应变: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邸军莲;雷育莲;;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处理好的几对矛盾[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陶塑;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耿巍娜;张磊;;社会实践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3卷第2辑[C];2014年

5 张海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秀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7 张盛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水利大学生价值观教育[A];全国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2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3年

8 许燕;王芳;;社会变迁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陶塑;许燕;刘嘉;;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敏;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3年

2 徐东升;求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石国亮;将多样多元价值观统一在社会主导意义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山东师范大学 王鹏;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教育因素[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沈旭 张帆;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抒点晴;该怎样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孙彩平邋曹凤 赵彤;网络游戏影响大学生价值观[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周春燕;努力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9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贺荟中;价值澄清:从自主选择到自我维护[N];解放日报;2012年

10 郝俊英;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初探[N];河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雪莲;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杨金保;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4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玉琴;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阚妮妮;“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丹;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

5 张国艳;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永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叶明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构[D];苏州大学;2006年

8 喻永红;当代不同类型大学生价值观系统比较及教育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綦玉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D];苏州大学;2002年

10 肖云刚;当前城乡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61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61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