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丧”文化传播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8:24
【摘要】:2016年以来,“葛优瘫”、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我差不多是条咸鱼了”、悲伤蛙、马男波杰克、鲍比希尔、“佛系青年”等一系列带有悲观、颓废意味的“丧”文化词语、表情包、动画人物受到青年群体的热情追捧,网络上频繁掀起“丧”文化斗图狂欢热潮。“丧”文化产生的缘由是什么?“丧”文化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受到青年群体的热情追捧?带着这两个疑问,本文对青年群体“丧”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这对于理解“丧”文化传播现象和探究青年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动向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根据已有文献中不同研究者探究的影响青年群体“丧”文化传播的因素,通过文献梳理提炼出七大主要因素:社会压力、社交媒体、外来文化、商业营销、青年群体的防御性悲观心理、青年群体对创作新事物的追求、青年群体寻求身份认同心理。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基于“丧”文化传播的外部环境提炼出的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其归纳为外在因素,后三个因素基于青年群体自身心理状况提炼出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其归纳为内在因素。然后经过提出影响“丧”文化传播七大因素的研究假设,设计体现七大因素与“丧”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进行问卷发放、数据收集和样本分析。最后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发现,除了商业营销因素以外,社会压力因素、社交媒体因素、外来文化因素、青年群体的防御性悲观心理因素、青年群体对创作新事物的追求因素、青年群体寻求身份认同心理因素都对青年群体的“丧”文化传播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对青年群体“丧”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外在因素来看,高额的房价物价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青年群体背负巨大的压力;社交媒体为“丧”文化传播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外来文化的传播使青年群体接触到颓废、绝望的“丧”文化。从内在因素来看,青年群体为自己设置最低标准,降低自身和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心理影响他们的“丧”文化传播行为;青年群体对创作新事物的追求使他们热衷于创作“丧”文化句子和表情包;青年群体渴望寻求社会对个人身份认同心里使他们进行“丧”文化传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G122
本文编号:2662358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燕;杨东明;李雪峰;;大学生防御性悲观的现状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一恺;网贷新规背景下我国P2P平台利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9年
2 王丹枫;公民慈善捐赠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孙晓蓓;亚文化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楠;“丧”文化的网络媒介呈现与引导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5 庞雨晨;亚文化视角下90后“丧文化”的风格及其意义[D];浙江大学;2018年
6 高凌波;网络传播中的“丧文化”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马苏苏;网络“丧文化”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汪忱;社交网络中青年“丧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9 尤怡丹;丧文化及其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10 吴静;御宅族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6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