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闻框架视域下“人民日报官微”与“中国青年报官微”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4 04:15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人民日报官微”与“中国青年报官微”为研究对象,选取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作为研究文本,基于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在文章研究中,借鉴学者臧国仁对新闻框架理论的分类标准,运用高、中、低层结构三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微博平台所报道的灾难性新闻事件进行多方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从两类微博的内容表现形式、结构框架分析、主题分析三大方面的的类目构建来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内容表现形式中从报道内容、报道体裁、报道重心进行分析,在结构框架分析中从微博平台的情节框架呈现以及微博平台议题框架呈现两方面进行比较,在主题分析中通过两微博平台不同报道主题所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差异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得出两微博平台的不同定位与特征。本文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基于框架理论,运用文献梳理、内容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官微”与“中国青年报官微”关于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深入分析。新闻框架理论的低层次结构中,主要指新闻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修辞风格及其报道手法的应用等。报道内容方面,“人民日报官微”语言符号的运用中更加客观精准,在灾情报道中多用精准的数字呈现。在非语言符号的的使用中更注重还原现场的真实状况,将现场情况更加真实地展现在受众眼前。“中国青年报官微”因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所以在语言符号的运用中,基于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多注重情感化的表达。在非语言符号的的使用中也更加注重暖心场景的发掘,向受众多传达正能量信息。报道体裁中,“人民日报官微”与“中国青年报官微”虽均以消息为主要报道体裁,但前者主要是原创类的新闻报道,而后者则是原创类消息与转载类消息相结合。报道重心方面,在灾难发生前,两平台均为对少数可预测性自然灾害的预测性报道。在救灾的黄金48小时内,“人民日报官微”所做的报道注重信息调配问题的及时发布,“中国青年报官微”的报道重点在于受灾状况以及伤亡人员数目的情况。在灾难发生之后,随着救灾工作的结束,时间的推移“人民日报官微”的报道重心转移到灾后重建中政府的做法与措施,“中国青年报官微”则为正能量事件的报道与传播,给受众以希望与勇气。新闻框架的中层结构,主要强调微博的结构框架,分为平台的情节框架与议题框架。在情节框架的呈现中,“人民日报官微”做为最有权威性的党媒,消息来源多为官方部门且注重实时新闻的同时也注重后续报道。而“中国青年报官微”为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消息来源不仅注重官方部门,同时也极为重视普通民众所提供的消息源,且在报道数量上多关注实时新闻,少有相关后续报道。在议题框架中,“人民日报官微”主要从相关背景以及书面评价的方式来构建相关议题,帮助受众更准确、客观、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中国青年报官微”主要运用叙述描述与口头反应的方式完成议题的设置。新闻框架的高层结构,主要指微博平台的主题框架。“人民日报官微”作为最权威的党媒机构,在报道主题上力求红色、正能量,在新闻写作中,注重歌颂救灾英雄的形象主题,为受众展现出大国、强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将灾民形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描绘、刻画。“中国青年报官微”所报道的新闻主题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注重歌颂平民英雄形象的主题,将英雄还原为我们身边的人。其注重将灾民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凸显出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陈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燕峰;;媒介相融,报已非报——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转型的探索[J];青年记者;2017年31期

2 贾晓晶;常庆;;论《中国青年报》及其微信公众号在编辑方面的差异性[J];新闻传播;2017年24期

3 ;关于《中国青年报》一九八六年十月四日殷红报道一文的事实真象[J];中国税务;1987年04期

4 半山;;本期话题 谁该对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负责[J];甘肃教育;2016年22期

5 严航;;大数据时代精确新闻的坚守与演进——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版为例[J];写作(上旬刊);2016年12期

6 王晓鸥;;论当下报刊编排的重要性——以《中国青年报》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7年07期

7 ;中国青年报,你的成长伙伴[J];台声;2017年04期

8 李晨赫;;我的两会直播感悟[J];青年记者;2017年13期

9 谢婷婷;;《中国青年报》对少数民族青年形象的建构[J];青年记者;2017年05期

10 张玲;;大学生村官媒介形象分析——以《中国青年报》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祥武;;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图像——对《中国青年报》专家意见报道的内容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彭泽润;;不能把胡乱解释文字的游戏当做科学[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巩志明;;浅谈摄影报道(组照)的四种形式[A];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九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暨新闻摄影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陈红中[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5 郝贵生;;关于人性的哲学探究——与刘鼎新同志商榷[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黄晓;;在体验中锻造健康的心理[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朱剑红;;一座大楼四个价 孰高孰低市场定[A];中国房地产估价师1998年第3期(总第10期)[C];1998年

8 李爱晖;;新形势下危机传播中主流传统媒体的新闻选择——以《中国青年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任定一[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10 ;姜兴[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桂杰;“讲话实录”出版显示决策更加透明化[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沈梦菲;泰国传统文化被青年视为时尚[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肖舒楠;参加塞浦路斯人的聚会千万别早退[N];中国青年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骆沙;王宁:请别渲染年轻人的艰辛[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梦婕;我不是官员中的“异类”[N];中国青年报;2012年

6 汪强;指望精英甘愿守规则不现实[N];中国青年报;2011年

7 记者 李斌;中国青年报推出2010教育沸点榜[N];中国青年报;2011年

8 胡印斌;青年人的理想何以只剩“当领导”[N];中国青年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来扬;假洋文凭骗局受害者讲述受骗经过[N];中国青年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俊秀 实习生 周倜;“共和国脊梁”捅出来的收费评奖乱象[N];中国青年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昊宇;新闻框架视域下“人民日报官微”与“中国青年报官微”对灾难性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马建东;《中国青年报》公众号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报道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3 陈卓琼;《中国青年报·暖闻周刊》“暖心”栏目话语分析[D];广西大学;2018年

4 李欣;《中国青年报》对摇滚的媒介呈现研究(2000-2017)[D];暨南大学;2018年

5 张宇;纸媒深度报道的现实困境与转型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任洁;《中国青年报》民族版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8年

7 郭阳阳;《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版民意调查报道研究(2013-2017)[D];黑龙江大学;2018年

8 王颖;《中国青年报》环境报道问题研究(2011年-2015年)[D];黑龙江大学;2017年

9 温如慧;《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姚海芹;《中国青年报》2008-2014年“90后”媒介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784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784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