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都市化进程中《时报》的转型(1921-1939)

发布时间:2020-05-30 15:32
【摘要】:《时报》于1904年创办,是旧上海三大报之一,主持者为狄楚青,1921年,狄楚青将《时报》盘给黄伯惠,黄伯惠接手几年后,《时报》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到1920年代末,《时报》完成了转型:它从一份深受知识分子欢迎、热衷政治与文学的报纸,变成了一份以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和图片专版见长、充满娱乐化和休闲化元素的报纸。《时报》的转型,便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上海都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上海的人口和经济都迅速增长,工业和市政建设等各方面都走向成熟。有研究者指出,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把新闻报纸的生态发展进程视作其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适应、满足个体和群体社会需求的过程,在上海都市化进程中,上海的新闻报纸也发生了变化,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报业表现出竞争非常激烈和“大报小报化”的特点。 按照这样的视角,本文认为《时报》的转型发生在都市化进程当中,并被都市化所推动。 本文以《时报》的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和图片新闻为例,说明了这种转型及其特点。 在社会新闻方面,《时报》最突出的表现是其黄色化,本文认为这是其功能从“参考”到“表达”的转变,按照帕克的说法,黄色新闻的人情味故事、夸张的手法、意见的表达等,都是在都市化进程中,报纸为了适应读者需要作出的改变。《时报》的黄色新闻还注重对当时社会大案的报道,本文对其报道的马振华案和黄慧如案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连续性的报道充满了煽情和炒作,是“表达”功能的延续,上海二三十年代的都市特性导致大众文化出现了这样的一面,而《时报》黄色新闻的报道对其做出了注解。 《时报》的体育新闻出现从重视输赢、比分到重视比赛中花絮、琐事的变化,即体育报道的日常化转型。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体育在上海都市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时尚和新潮的一种,也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日常生活在都市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受到重视,源于私人领域受重视,而这又是从市民消费和利己意识的土壤中而来。本文从日常交往、日常空间、日常消费三个方面,研究了二三十年代《时报》体育新闻中的日常生活,又以其报道为例,说明了体育新闻日常化对体育宏大性与神圣性的解构。 《时报》的图片专版则体现出从综合性到女性化的转型,随着都市化和现代性的发展,女性主体意识增强,社会对女性的消费也日益增多。1930年之后,《时报》图片专版登载的几乎为女性图片,并且以女学生为主。从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到夺目艳丽的女明星,再到清新也不失时尚的年轻版女明星——女学生,反映了都市审美观之变化:简单为美,健康为美,才华之美。 可见,无论是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还是图片专版,它们的变化都发生于上海都市化的进程中,并与其相互作用。《时报》的转型为上海二三十年代“大报小报化”的趋向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文本,它的转型及表现,从不同于其他报纸的角度证明了都市化进程中报纸的发展,也为研究城市与报纸的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1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仲民;;新文化史与中国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姜思铄;;构建现代女性的媒介视觉形象——以《妇女时报》的女性摄影形象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3 吴果中;;民国时期《良友》画报广告与上海消费文化的想象性建构[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03期

4 李敬;;帕克:人文生态学视角中的新闻报刊与社会“同化”进程[J];国际新闻界;2011年11期

5 黄汉民;1933和1947年上海工业产值的估计[J];上海经济研究;1989年01期

6 刘永文;陈晓鸣;;《时报》:颇具时代特色的小说传媒(1904—1911)[J];江汉论坛;2006年02期

7 邹振环;;西餐引入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J];史林;2007年04期

8 郑逸梅;《时报》的后期主持者黄伯惠[J];w芸,

本文编号:2688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88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