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4:46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互动的考察,来探讨多样性的网络互动中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与呈现过程及其影响和作用。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能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中看到个体与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或机制,从而为理解各类网络传播现象提供一个心理和行为的视角。 本文认为,自我意识是作为一个正常、完整的人类个体的基本心理结构,是个体行为活动的重要心理依据,是人类个体应对环境变化挑战的重要心理组成部分。网民的网络活动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网络——自我”的互动过程,因此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是通过网络互动得以完成的。网络互动,一方面产生了形式多样的、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另一方面也对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过程产生了影响,即网民在不同的网络互动下其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有着不同的形式与内容。 本文认为,按照网民个体参与的各个不同网络互动中其网络活动的基本互动对象来进行划分,存在三种基本的网络互动类型,即:网络文本的互动,网络群体的互动以及网络个体的互动。本文就是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的互动类型中网民自我意识在建构和呈现的方式、内容与特点进行研究,从而归纳、概括和总结出在网民在网络互动环境下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普遍性的自我意识活动现象。这为观察、理解和分析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切入点和观察点。 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为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界定。可以为较清晰、完整的理解对本文的写作目的以及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理解与界定提供一个知识基础。 第一章网络文本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主要研究了网络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在网络上的表现的形式与特点,进而分析网络文本互动过程中网民建构和呈现的自我意识及其形式与特点。 第二章网络群体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主要研究了发生网民群体互动的网络空间的形式与特点,以及在这些网络空间下的群体互动过程中网民自我意识建构和呈现的方式与特点。网民群体互动主要分为公共群体互动和社区群体互动两个主要类型来进行研究。 第三章网络个体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主要研究了发生网民个体互动的网络空间的形式与特点,以及在这些网络空间下的个体互动过程中网民自我意识建构和呈现的方式与特点。网民个体互动主要分为熟识个体互动和陌生个体互动两种类型来进行研究。 第四章和谐社会中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主要从建构具有和谐社会内涵的网络文化氛围和建构具有和谐社会内涵的网民自我意识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社会宏观建设到微观个体引导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建构和谐社会的理念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认为只有研究网民的自我意识,才能为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和网民的网络传播心理或行为活动找到一个合理的、可理解的视角。对网民自我意识的研究既是理解众多网络传播现象的途径,也是理解网民多样化的网络传播心理或行为活动的基础。
【图文】:
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关系图,其中有箭头的虚线代表或而实线代表必然的作用81)虽然本文采用自我意识三分法作为本文网民自我意识的界定内容意识本身是属于一个框架概念(frame concept)的范畴,即它只是一架,是对某一个(种)人类意识存在现象或特征的总结与归纳,三分我意识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处于特定网络互建构和呈现的自我意识与作为泛指的自我意识进行区别,,以突出和展定网络互动语境下所建构和呈现的网民自我意识的形式和特点。这样明白的展示在各个具体的网络互动语境下所建构和呈现的网民自我意本文将作为泛指的网民自我意识称为“框架自我意识”,而各个具体语境下建构和呈现的自我意识称为“语境自我意识82”。比如,在一些意识会以自我创造、自我欣赏、自我超越等形式出现,而在另一些语1对虚实线进行区分的原因是:“认知环境”的存在并不必然的使得主体能够具有意义获取或但是一旦主体对该“认知环境”产生意义获取或生产的动机以后,就必然经过复杂的内向(程获得或生产。同时,主体获得或生产的意义也未必一定要反馈到“认知环境”中去。但是向传播过程获得或生产的意义必然作用到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之中。2心理表征是一个概括性词语,认知心理学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它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这里它还具有双重表征的含义,又称双重编码(
以自我放纵、自甘堕落、自我发泄等形式出现,虽然相互之间其具体的形式涵和特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人们在各个具体语境下建构和呈现的自我识,是个体以自我意识面目出现的复杂心理活动的综合或表征。因此,使用“境自我意识”这个概念就更能强调自我意识在各个具体语境下的建构和呈现的式与特点了。因此本文中,网民的“框架自我意识”在网络活动之下由于个体在不同的网络互动语境下,会建构和呈现不同的 “语境自我意识”,它是个体不同网络互动语境下进行网络活动时建构和呈现的产物。从这一观点出发来本文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的本质就是研究网民在各个具体的网络互动语境建构和呈现出来的各个不同的语境自我意识。下图清晰说明了这种区别和联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06
本文编号:2697530
【图文】:
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关系图,其中有箭头的虚线代表或而实线代表必然的作用81)虽然本文采用自我意识三分法作为本文网民自我意识的界定内容意识本身是属于一个框架概念(frame concept)的范畴,即它只是一架,是对某一个(种)人类意识存在现象或特征的总结与归纳,三分我意识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处于特定网络互建构和呈现的自我意识与作为泛指的自我意识进行区别,,以突出和展定网络互动语境下所建构和呈现的网民自我意识的形式和特点。这样明白的展示在各个具体的网络互动语境下所建构和呈现的网民自我意本文将作为泛指的网民自我意识称为“框架自我意识”,而各个具体语境下建构和呈现的自我意识称为“语境自我意识82”。比如,在一些意识会以自我创造、自我欣赏、自我超越等形式出现,而在另一些语1对虚实线进行区分的原因是:“认知环境”的存在并不必然的使得主体能够具有意义获取或但是一旦主体对该“认知环境”产生意义获取或生产的动机以后,就必然经过复杂的内向(程获得或生产。同时,主体获得或生产的意义也未必一定要反馈到“认知环境”中去。但是向传播过程获得或生产的意义必然作用到网民自我意识的建构和呈现之中。2心理表征是一个概括性词语,认知心理学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它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这里它还具有双重表征的含义,又称双重编码(
以自我放纵、自甘堕落、自我发泄等形式出现,虽然相互之间其具体的形式涵和特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人们在各个具体语境下建构和呈现的自我识,是个体以自我意识面目出现的复杂心理活动的综合或表征。因此,使用“境自我意识”这个概念就更能强调自我意识在各个具体语境下的建构和呈现的式与特点了。因此本文中,网民的“框架自我意识”在网络活动之下由于个体在不同的网络互动语境下,会建构和呈现不同的 “语境自我意识”,它是个体不同网络互动语境下进行网络活动时建构和呈现的产物。从这一观点出发来本文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的本质就是研究网民在各个具体的网络互动语境建构和呈现出来的各个不同的语境自我意识。下图清晰说明了这种区别和联见图 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06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覃蕾;;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及综合预控[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蔡丽娜;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卫玲;“网络红人”现象传播中的多重互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黄仲清;互联网主题信息定向采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殷婷;网络舆情逆转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李如;谣言在微博中的传播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王莹;网络舆论与社会公共事件的互动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75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69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