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表达与公共参与:微博意见领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3:15
【摘要】:微博意见领袖,即活跃在微博这一社会化媒体上,通常积极主动传播观点或转发评论信息的、拥有众多追随者且具有较强话语影响力的个人或者团队。本文这样给微博意见领袖下定义,主要是基于两个维度:粉丝量的多少、转发及评论数的多少与话语权的强弱。前者是判断微博意见领袖的显性标准,,后者是判断微博意见领袖的隐性标准。对微博意见领袖的研究,本文主要运用了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收集、在线观察法、微博文本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微博意见领袖的特征,微博意见领袖与公众、与传统媒体、与微博平台以及微博意见领袖彼此之间的关系,微博意见领袖如何构建公共议题,微博意见领袖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出路等方面展开论述。 本文首先对传统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和新媒体时代的微博意见领袖进行比较,并且对网络时代不同的社会化媒体,譬如网络论坛BBS、博客和微博也进行梳理比较。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微博意见领袖所具有的新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并尝试着勾勒出这一新的传播模式。就微博意见领袖的特征而言,微博意见领袖具有很强的表达诉求,往往会突破专业限制,在很多公共事件中形成互动;他们大多社会阶层较高,现实身份和地位为他们成为微博上的“舆论引领者”奠定了先天的优势基础。部分处于底层的草根通过精耕细作,也成为了微博意见领袖。还有就是因为特殊的热点事件而形成的“短暂意见领袖”。从其传播模式来看,微博意见领袖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双重属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微博意见领袖成为重要的话语权力中心,实现了“初级传播+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的传播格局。 从关系视角来看,本文主要从四种关系出发展开探讨:一是微博意见领袖与公众之间,公众的围观形成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而微博意见领袖不仅传播观点影响公众,而且还为公众过滤信息,放大草根声音,传播其诉求。二是微博意见领袖彼此之间,在微博这一虚拟社区内形成了一种“圈子生态”,在这种生态环境之下,存在着不同的“派系之争”。三是微博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之间,二者之间“互向设置议题”,不仅越来越多的媒体人也成为微博上的意见领袖,而且不少意见领袖也是多家传统媒体的供稿人。四是微博意见领袖与微博平台之间,在微博平台上,曾经出现过对意见领袖的控制与驱逐现象,而要保证其话语权利的实现,就不得不努力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 针对微博意见领袖对议题的建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选取具体个案,从其对议题的关注度、持有不同观点的意见领袖对议题的博弈,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方面展开论述。本文认为,微博意见领袖在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谣言风暴、群体极化、话语暴力以及“罗宾汉情结”驱使下的过度情绪化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仅需要加强微博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把关、做好政府与其的沟通,做好微博信息预警机制等,还应当加强对意见领袖的媒介素养的培养。
【图文】:
所示),他们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
本文编号:2707295
【图文】:
所示),他们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好;;微博时代“意见领袖”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0年11期
2 陈卫星;;微博时代的媒体围观[J];今传媒;2011年02期
3 唐雯彬;;“微博记者”的角色分析——以记者闾丘露薇的微博为例[J];今传媒;2011年04期
4 李名亮;;现实与隐忧: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权力[J];今传媒;2012年05期
5 解立群;颜清华;陈颖;;从“围观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会网络图谱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8期
6 廖峰;;媒介素养与网络传播“把关人”的颠覆与超越[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年02期
8 赵志立;网络传播条件下的“使用与满足”——一种新的受众观[J];当代传播;2003年01期
9 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年02期
10 陈黎黎;崔建国;;基层党组织应成为底层社会利益诉求的代言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视角[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钱超;论民意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2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7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0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