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07:52
【摘要】: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已突破5亿。在这个日益庞大的虚拟社会中,网民凭借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网络流行语。2008年起,网络流行语逐渐出现井喷式发展状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的出现,不仅影响和丰富了语言文化,也逐渐关照和介入到现实社会的诸多层面。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方式,而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着的符号表征,是言语交际中极为活跃的一部分。它能及时地体现网民的态度、期待,反映舆论的走向。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网络传播和流行语传播的双重特性,笔者认为,其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上都有一些特殊之处,值得研究和探讨。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基于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在其他研究者对网络流行语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网络流行语置于传播学的视野下,通过界定和厘清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对选取的网络流行语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和特点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廓清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构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模式,继而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期对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学启示做出思考,为更好地进行新闻舆论引导提供借鉴。
【图文】: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利益可能是一致的。罗杰斯指出,“传播逡逑是参与者创造并互相分享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融合模式描述了一个传播逡逑互动过程(如图2-2所示),参与者A将信息II传递给参与者B,邋B接收后将信息逡逑理解和解读成12,并对其进行反应,,如此反复执行这些环节,直到双方在相互理解逡逑的程度上达成一致。逡逑从微观上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模式,由于网民身份、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异,逡逑他们在接受、分享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个融合的过程,但其逡逑实际传播过程要比融合模式所构造的结构复杂的多。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逡逑A与B在相互理解和分享彼此信息的同时,也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受众,并时常在其逡逑''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I:海译文出版社,2008:邋34-35逡逑21逡逑
他受众的启发下,对原来的传播内容进行解读甚至再创作。因此,笔者用环形融合逡逑模式来建构网络流行语传播中的一个过程模式。所谓的环形模式大致如图2-3所示,逡逑其内部每两个元素间的交互方式为图2-2所示的融合模式。环形形状表现出网络流逡逑行语传播过程中网民复杂的信息交换关系。由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网民的信息逡逑交流几乎时刻处于一种全连接的交互模式中。在这个大的“环形”交互系统中,网逡逑民之间通过反复地信息解读和交换达到最大程度地融合,以此共同推动网络流行语逡逑的传播。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06
【图文】: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利益可能是一致的。罗杰斯指出,“传播逡逑是参与者创造并互相分享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融合模式描述了一个传播逡逑互动过程(如图2-2所示),参与者A将信息II传递给参与者B,邋B接收后将信息逡逑理解和解读成12,并对其进行反应,,如此反复执行这些环节,直到双方在相互理解逡逑的程度上达成一致。逡逑从微观上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模式,由于网民身份、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异,逡逑他们在接受、分享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过程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个融合的过程,但其逡逑实际传播过程要比融合模式所构造的结构复杂的多。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逡逑A与B在相互理解和分享彼此信息的同时,也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受众,并时常在其逡逑''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I:海译文出版社,2008:邋34-35逡逑21逡逑
他受众的启发下,对原来的传播内容进行解读甚至再创作。因此,笔者用环形融合逡逑模式来建构网络流行语传播中的一个过程模式。所谓的环形模式大致如图2-3所示,逡逑其内部每两个元素间的交互方式为图2-2所示的融合模式。环形形状表现出网络流逡逑行语传播过程中网民复杂的信息交换关系。由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网民的信息逡逑交流几乎时刻处于一种全连接的交互模式中。在这个大的“环形”交互系统中,网逡逑民之间通过反复地信息解读和交换达到最大程度地融合,以此共同推动网络流行语逡逑的传播。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悦;;近十年我国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及演进[J];新闻世界;2019年02期
2 李晨旭;;网络流行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辅助作用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年02期
3 王晨;;以《生活大爆炸》为个案分析字幕翻译中的网络流行语[J];海外英语;2019年01期
4 王佳鹏;;从政治嘲讽到生活调侃——从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看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02期
5 郑漪;;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现代人的影响[J];文学教育(上);2019年03期
6 王淼;陈柯冉;陈沫澄;;网络流行语中的汉语方言[J];现代交际;2019年04期
7 张梓一;王淼;杨裕博;;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J];现代交际;2019年04期
8 米豆豆;;网络流行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引导[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9 李一凡;;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的研究[J];商业故事;2018年09期
10 张坚;;塞尔的隐喻解释原理与网络语言[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紫葳;;解析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及其对青少年的意义[A];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报告--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优秀论文集[C];2015年
2 秦兰s
本文编号:2707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0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