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抗日战争时期话剧的宣传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0 19:17
【摘要】:话剧作为宣传的“好邻居”,经过了千年的发展至今,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题材上,都带有主观的宣传色彩。话剧自登上中国的表演舞台以来,就以宣扬革命精神为主要目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话剧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超越了影视、文学作品等大众传播形式,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宣传利器,因此话剧也得以繁荣兴盛。本文选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所创作的话剧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抗战语境下的剧作家和话剧作品,依据战争时期国内宣传的实际环境,以宣传的视角分析话剧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对抗战时期的话剧作品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力求从话剧的题材、主题、对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话剧背后所要宣传的内容,以及宣传特征。本文在理清中国话剧曲折的发展史后,通过对话剧宣传现象的分析,总结出三个主要特征:首先,随着战争局势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话剧也形成了以不同地域为中心的话剧活动。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的因素形成了不同的宣传策略,以便配合战时需要,用以宣传。第二,抗战话剧宣传的内容往往与战时所报道的新闻内容相呼应,具体可分为以民族反抗精神为主题的宣传和以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宣传。前者往往是政治新闻内容的重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侵略行为;后者则宣传苏维埃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为主,鼓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反抗、爱国的革命中去。最后,话剧为了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话剧的类型也多以历史剧的形式出现,借古讽今,隐喻黑暗的现实社会。并且运用了喜剧的方式讽刺了国民党官僚反动派,利用尖锐泼辣的对白揭示出国民党官僚主义的腐朽与黑暗。通过取材于现实中的生活片段,描写底层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现实主义话剧更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引发人民对当下社会矛盾的深度思考。抗战时期的话剧宣传的确起到了唤醒人们抗日爱国的意识,鼓动人们实现民族独立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话剧的宣传效果客观上影响了政治局势的变化,推动了民族独立解放战争的进程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K265;I207.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谨;;抗战时期日伪的戏剧政策[J];文艺研究;2015年11期

2 吴彬;;抗战时期国统区对延安戏剧的影响[J];文艺争鸣;2013年01期

3 韩传喜;;政治焦虑与曹禺抗战时期的创作转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吴戈;;教育戏剧与中国现代话剧[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5期

5 廖全京;;抗战时期大后方话剧与政党政治[J];四川戏剧;2010年03期

6 张晶;;抗战时期重庆话剧繁荣原因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艳梅;王姝;;“孤岛”话剧:左翼文化与大众文化交融的范例[J];学术交流;2007年12期

8 宋林生;;论国统区与解放区的两种话剧模式[J];艺术百家;2006年03期

9 王鸣剑;中国现代戏剧的黄金时代——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运动与创作[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10 张健;《升官图》与政治讽刺喜剧——陈白尘喜剧创作片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妍引;抗战时期大后方剧团经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2 杨红;延安时期话剧运动研究[D];延安大学;2014年

3 李丽;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话剧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4 王琴琳;抗战时期大后方话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媛;论大后方电影与话剧的深度化交切[D];西南大学;2010年

6 张明平;中共南方局的文艺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2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22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