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戈夫曼“前台”表演与“后台”呈现视阈下微博官员的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1-03-02 19:59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型媒体的出现,人民的思想也日渐多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自媒体的呼声愈加强烈,这不禁使得媒体变的更加立体,由过去的传统媒体—平面媒体、报纸、电视、转变为如今的以自媒体为基本载体的网络媒体,自媒体的舞台大而广泛,信息的高更新度、舞台的高粉饰度,如山呼海啸般的舆论,使得媒体力量更加强大,媒体的转型大多归结为马克思所描述的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以上谈及到的舞台—社会,犹如一个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并且在这个舞台上随时转换自己的角色,欧文.戈夫曼对人际关系,戏剧、表演的研究解释了生活中的人类真实动向一拟剧理论,在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一文中这样阐释到: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视角出发,着重探讨人际传播的内在含义。同时,关于微博及官员微博的探讨也逐成为学界的热点,官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作为网络媒介的新兴一员,毫无疑问成为了当下研究探讨的重点。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媒介的强势崛起与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的传播自己的声音,更好的将意见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与相关政府官员也积极地活跃于网络,其中尤以微博为主要活动平台。在社会化媒体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中,为了使自媒体更多的发挥其作用,利用其能共同参与到社会中的很多公共媒体事件,发挥群体在社会当中的作用,亦为了防止某些诸如在话语解放之后带来的一些极端的表达,以及由于一些煽动带来的舆论乱相,导致在媒体这个公共舆论场带来的很多极端表达,所以说,舆论正确的引导是时下新媒体所要面临的最为严肃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遇到的很多诸如舆论错误导向带来的矛盾、冲突,在面对这些错误的判断,意识流的错误流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问题发生之前就要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舆情监测就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舆情监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民主、自由表达的声音淹没。所以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作到有的放矢,让舆论能够在公平的氛围中发挥其本质性的作用。 戏剧学家戈夫曼认为,人们将前台与后台置换,基于道德准则的标准,前台的行为是不能在后台运行的,而后台的行为是不能在前台表现的,所以,要在不同的场合运作该场合所应运作的行为,即社会对角色行为的规定。在什么样的场合运做什么样的事情、学会辩识角色置换的真正意义才是是一个成功的社会活动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前台和后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人们都各尽其职,在不同的场合各分其工,在这里,我们对后台的了解大体就是后台是观众不能贸然闯入的地方,在社会化这个大舞台里,每个人都是演员,只是舞台里有很多脚本,每个演员都要将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根据定位做好自己角色所赋予它的职责和权利。媒体在社会这个场域里拥有了自己独有的面具,面具作为一种吸引人的工具,作为回馈感情之声的强有力介质,它需要用忠诚、谨慎来包装它。空气中有很多类似有机物、无机物之类的物质、它们都有表皮,其与空气产生摩擦共同营生着自己看似微乎其微的生命,在诸多文学作品里,大多繁华秀丽的词藻更受大家的青睐。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积累的精神,词需要包装,才能更形象的表达,更易于视觉、感官的操控。大自然任何产物的存在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强调的是相面性和产物涉入物种繁衍、进化的领域当中。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媒体、报纸等相关媒介报道在社会当中运用包装将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种种行为。这不仅是一种炒作自己的最便捷的方式。其中社会化媒体-亦即所谓的自媒体的遮蔽和渲染、神化作用。通过在网络媒体-诸如微博此类互动性很强的媒介,自媒体在这里尽情的展示着自己内心所要倾诉的内容,除去外界对自己自由行为的控制,在这里随心所欲的表达着自我,在这样一个平台中分得展示出自己真实的面貌。在后台产生的困窘心理及身体本身存在于现场时产生的羞涩心理在这里荡然无存。在2014年新上映的韩国电影《雪国列车》中,列车车长霍尔菲德建造了一个具有周期性的能自给自足的列车,在列车上为每位乘客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条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每个人都要将自己所谓的位置守护好,否则就会受到制度的审判。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集权社会带来的压制、让更多的人拥护少一部分人的意识,意识流于是控制在少数的、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的人的手上。而这少部分人执掌大权,又站在道德制高点控制民众意识,就如列车车尾的乘客在列车循环到第十一年末都不知道车头的生活,周而复始的吃着由“上面”发来的用蟑螂做的龟苓膏。车尾的孩子无故的、陆续的被带到车头,却不知车头中自己孩子的命运,掌权者只会用一句所谓的制度、惩罚来压制他们的自由、又拿出仁慈的面具来告诫所有车尾的人民要遵守规则。所以,车头就犹如后台,是民众不能贸然闯入的地方,因为它代表了所有意识的真正总和。所以说,官员在微博的前台表现和后台呈现有了更深刻的意义,即如何在微博上进行前台表现,以及其在具体过程中如何实现,不同的现象必然会产生不同形象,本文通过对前台表现和后台呈现理论的具体事例来阐释官员形象在微博中的构建,揭示影响官员形象构建的主要因素和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构建良好官员形象的有效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G2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微博对官员形象构建研究现状
        1.2.2 国外微博对官员形象构建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检索法
        1.5.2 个案研究法
        1.5.3 内容分析法
    1.6 拟创新点
第二章 戈夫曼拟剧理论视野下官员形象的公众呈现
    2.1 “前台”、“后台”
    2.2 微博
    2.3 微博中的“前台”、“后台”
    2.4 形象
    2.5 官员微博的公众呈现
        2.5.1 官员在微博的客观形象
        2.5.2 官员媒体形象的塑造
        2.5.3 微博官员的公众形象展示
    2.6 理论依据
        2.6.1 乌合之众
        2.6.2 网络民粹主义
        2.6.3 自我呈现
        2.6.4 “表演”理论
第三章 微博中官员“前台”行为与“后台”自我呈现产生差异的原因
    3.1 官员“前台”行为
    3.2 官员“后台”呈现
    3.3 “前台”行为与“后台”产生差异的原因
        3.3.1 民众无序的网络表达,公正的官员形象难以秉持
        3.3.2 新媒体环境下,舆情由“筛选”到“核实”的疏漏
        3.3.3 微博“清官”、“高大全”官员模式与“后台”官员形象相悖
第四章 微博官员“前台”、“后台”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官员的三种常见的形象
        4.1.1 客观形象
        4.1.2 媒体形象
        4.1.3 公众形象
    4.2 新媒体时代的官方形象危机的趋势
        4.2.1 从公共到私人生活的延伸
        4.2.2 从现实生活延伸到虚拟的行为
        4.2.3 从个人问题延伸到亲戚
        4.2.4 从个人问题延伸到行业意识的问题
        4.2.5 从现存的问题延伸到事件的过去和未来
    4.3 微博官员形象构建存在的问题
        4.3.1 探讨深层次问题官方微博非常罕见
        4.3.2 代表个人还是代表官方,直言不讳的微博官员困境
        4.3.3 一些官员对用新媒体环境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认识缺乏
    4.4 影响微博官员形象构建的内在机制
        4.4.1 遏制极少数官员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4.4.2 治愈官员的“转型期不适应症”
        4.4.3 加强官员在面对形象危机是的应对技巧
        4.4.4 约束公权力制度建在某些环节上的漏洞
        4.4.5 消除部分公众对于官员的偏见和误会
        4.4.6 合理处理社会情绪
第五章 微博官员形象构建的相关对策及意义
    5.1 官员需容忍批评
    5.2 网民需拿出诚意
    5.3 学会共生
    5.4 政府机构官员的写照
        5.4.1 以人为本,把位置摆正
        5.4.2 实事求是,展示公众形象
        5.4.3 熟悉媒体,提升官员综合能力素质
    5.5 官员微博建构的意义
        5.5.1 提高一些官员形象
        5.5.2 有益的工作平台
        5.5.3 提高干部素质
        5.5.4 推进中国的政治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洁;;政府官员形象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2 骆正林;;媒介时代政府官员的形象塑造[J];江南论坛;2007年05期

3 蔡之国;;官员的媒介“脸谱”与国家形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4 彭君;赵泽洪;刘文娟;;新媒体时代官员形象危机及其维护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3期

5 闵大洪;;新媒体环境下官员形象的重塑[J];人民论坛;2013年21期

6 杨利;浅谈领导形象及其塑造[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7 张宁;;官员个人微博:一种政府公共关系角度的考察——以三个政府官员个人微博为中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8 周大勇;王秀艳;;官员的媒介素养与政府形象传播[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9 方付建;;网络空间的官员形象[J];学习月刊;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739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39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