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全媒体背景下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08:57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沂蒙地区乃至其他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近年来,以临沂市为主要示范区的沂蒙革命老区注重对红色旅游、影视剧作的创新,加快了沂蒙红色文化传播与弘扬的步伐。随着大数据支持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全媒体走进大众视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利,互动反馈更加快捷,这给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如何在全媒体热潮下将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变为“传通”是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相关问题,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深入解读沂蒙红色文化内涵及特征,对其显著的地域性、特定的群众性、鲜明的时代性加以阐述,引申其在育人、树“标杆”、改善社会风气以及提升自我认知四个层面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根据问卷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展开分析,表明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现状。目前,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已取得初步进展,在沂蒙红色文化认知及实践等领域成效初显,但仍存在传播者宣传意识弱、内容原创性不足、传播媒介单一、受传者认知受限等问题,不断阻碍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契机,甚至出现文化“把关人”脱离实际,单纯地把沂蒙红色文化看作获益资源、被娱乐化及庸俗化思想误导等现象。第三部分,搜集延安、井冈山、西柏坡三大革命圣地红色文化传播的文献资料,对比沂蒙红色文化在价值认同、宣传渠道及影响力等方面不占优势的原因,寻找提升突破点。第四部分,定位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群体,根据大众传播规律研究不同受众心理,分析受众属性。首先,细化传播方向,搭建教育、旅游、饮食、衍生品等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归纳总结文化传播所需要的硬性条件。如专业人才的引进、社交网络的优化、旅游基地的扩建等,就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其次,发挥全媒体优势,寻找传播媒介与沂蒙红色文化的契合点,加强对传播平台的管理,过滤传播内容,注重传播的互动性,大力引进专业媒体人才,改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力度小、传播范围窄的问题。全媒体背景下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能够改变“说教性”与“政治性”风格,增强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生命力与感染力,深化传播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G127
【图文】:

必修课,红色,沂蒙,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沂蒙红色精神在任何时代都追随着社会前进的脚第三节 沂蒙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化在教育教学、组织发展、社会进步及风气改善等方面彰显出与新媒体进行联合传播,使沂蒙红色文化逐渐覆盖不同年龄段化了其现实意义。人手段高校中贯彻沂蒙红色文化通常要沿袭认同、内化、传承的路径实践才能让青少年群体领悟到沂蒙红色文化的精髓。目前沂蒙统授课、网络授课、自学以及校外实践等方式将沂蒙红色文化本课程,丰富了学校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教育方式。

沂蒙,红色,文化载体,遗迹


图 2-1:受众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了解情况从图 2-1 中能够看出,沂蒙当地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非沂蒙地区群体总体状况良好。无论是沂蒙当地群众还是非沂蒙地区群体,对革命遗址遗迹与红色人了解程度均排在前列,可见作为物质文化的革命遗址在在沂蒙红色文化传播与弘扬过的重要性。(一)文化载体持续扩充——遗迹展馆物质文化包括纪念馆、领袖故居以及其他呈现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中最具代表是革命年代留存的历史遗迹。这些红色物质资源是革命时期无数战士们英勇斗争的,是广大群众为建设新中国自强不息的象征。如今,历史遗迹等文化载体的持续维护设使得更多人较直观地感悟沂蒙精神,对沂蒙红色文化的宣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哲;;全媒体背景下建设网络文化强国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9年08期

2 杨期仁;;传统媒体记者如何转型成为出色的全媒体记者[J];记者观察;2019年09期

3 朱琳;;全媒体视野下我国戏剧艺术传播和发展现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年31期

4 吴超;;利用全媒体有效传播核心价值观策略分析[J];传媒论坛;2019年09期

5 李丽明;;打造“四全媒体” 走好媒体融合之路[J];新闻潮;2019年06期

6 汪继红;;全媒体数字教材建设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31期

7 罗颖;;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年12期

8 杨云文;;加快传媒人才培育 适应全媒体发展需求[J];传播力研究;2017年11期

9 郑雨辰;郑雪;;全媒体视域下媒体与公益互动研究[J];中国报业;2018年05期

10 杜晓星;;全媒体背景下党报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探析[J];传媒论坛;201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彤;王蕊;陈情;;基于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全媒体指挥中心设计探索[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学术论文篇)[C];2017年

2 程中华;周海慧;刘柳明;;全媒体信息时代境外项目公共外交对策初探[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水电控制设备专委会2014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梁旺艳;;浅析全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上的作用[A];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C];2018年

4 艾少平;刘俊峰;刘欣;;全媒体采编集控系统设计方案[A];第17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暨第26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8年

5 蒋慧钧;;全媒体知识管理云端的系统分析与设计[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2年学术年会、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的“人才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艳华;王莹;;从一次暴雪过程,探究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模式[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互联网+”与气象服务——第六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C];2016年

7 宋宣谕;;浅析数据库在全媒体新闻集团的应用与效益[A];2015中国传播论坛:“现代传播体系建设:融合与秩序”论文汇编[C];2015年

8 林培煌;陈煜军;;全媒体时代的“多核”协同[A];第21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2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吴晓东;刘建宏;尚峰;;关于全媒体的探索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10 徐晓;章芳;齐鹏然;鲁婷;;结合气象产品和行业服务的全媒体传播探索[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互联网+”与气象服务——第六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建亮;广东电视融媒体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李静修;全媒体视野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李菲;三网融合视域下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杨保达;全媒体时代电视财经新闻生产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郜书锴;全媒体时代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D];浙江大学;2010年

6 肖钧;全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与创新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媛媛;全媒体对公共价值实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2 黄艳华;全媒体语境下的龙母文化传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运晓;全媒体背景下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何君君;FS电视台全媒体传播平台转型升级与对策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5 姜涛;广东广播电视台的全媒体生态链构建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6 郭琦;全媒体时代评论型主持人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7 谢爱友;面向全媒体出版的出版社图片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5年

8 尹丹丹;全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对江苏形象的建构[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9 栗剑峰;我国少儿社全媒体出版的价值链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0 单新钰;全媒体环境下《法制日报》转型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9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39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e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