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社会化阅读背景下豆瓣网图书话题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22:13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分享与互动等社交功能融入数字阅读之中,以读者为中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化阅读模式由此出现。在社会化阅读背景下,图书话题设计因与互联网思维高度契合,以其传播精度高、传播成本低、传播效力强等一系列优势,为传统出版领域的图书营销带来新的契机。通过对社会化阅读平台豆瓣网的图书话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其以用户阅读兴趣的聚合为出发点,以阅读场景的构建为重要手段,以社群价值观的凝聚为终极目标。豆瓣网图书话题设计的基础是阅读兴趣的聚合。通过对豆瓣网用户阅读兴趣的数据分析,豆瓣网用户呈现出的主要阅读兴趣特征为:偏爱文艺范,喜欢“小清新”;崇尚生活品位,追求高雅格调;注重文化积累,向往精神自由。倡导个体书写、巧用算法推荐、营造社交氛围、精研语言表达是豆瓣网图书话题捕捉、聚合、深化、激发用户阅读兴趣的主要策略。阅读场景构建是豆瓣网图书话题设计的关键。豆瓣网的图书话题场景多基于情感共鸣、日常生活、魅力人格体构建;话题场景构建的主要特征是以用户阅读需求匹配为重心、以“圈层化”布局为前提、以激发用户阅读情感体验为关键;具体构建策略包括优化内容分发、跨场景链接、内容呈现手段多元等方面。社群价值观凝聚是豆瓣网图书话题设计的终极目标。豆瓣阅读用户所呈现的价值观特征,主要表现为:将知识积累作为重要的人生目标、将奋发向上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以及将追求心灵的宁静淡泊作为人生的终极皈依;强烈的存在感与归属感、共同的情怀与群体认同是豆瓣网阅读用户社群价值观凝聚的表现;通过故事沉浸、人格背书等手段引导豆瓣阅读用户价值观趋同,是豆瓣网完善其图书话题设计的有效策略。最后,豆瓣网在图书话题的内容设计和功能设计上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包括话题创新性有待进一步加强、话题热点度需进一步升温;排序和搜索功能亟待完善、发布和回复功能有待优化等。鉴于此,豆瓣网需进一步提升话题设计在兴趣聚合、场景构建、价值观凝聚等方面的策略,包括加强对用户行为的激励;进一步发挥编辑作用,避免“信息茧房”;同时还需利用更多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场景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206
【图文】:

统计图,豆瓣,图书,标签


图 2-1 豆瓣“图书标签”六大类别总量统计图1.小说成为最受欢迎的文体通过对文学大类下的图书标签进一步细分,我们发现豆瓣用户最喜爱阅读的文学体裁是小说,排名前三的小说作品分别是:《解忧杂货铺》《活着》《追风筝的人》。与现下其他的社会化阅读平台相比,豆瓣用户的阅读趣尚并没有盲目追随数字阅读的主流市场。掌阅、QQ 阅读、盛大文学等主流阅读网站,均是以都市言情、武侠、玄幻类小说作品为主打,为的是迎合读者心理,满足年轻读者的娱乐性需求。而豆瓣用户的阅读兴趣仍然坚守着“文艺特质”,偏向于正统的、经典的小说作品,和纸质书传统出版的内容比较相近。

统计图,豆瓣,体裁,图书


图 2-2 豆瓣图书“体裁类”热门标签统计图此外,豆瓣网用户对于诗歌、散文等体裁的作品的喜爱和话题讨论度也远于其他社会化阅读平台,形成了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讨论的小众空间。2.东野圭吾成为最受青睐的作家通过对热门话题标签中的作家类别进行提取、分析,发现豆瓣用户最爱讨作者是“东野圭吾”,标签记录数为“576354”条,高居榜首。其次为村上(441518 条)、张爱玲(263932 条)。其他受豆瓣用户关注和喜爱的作家还舒、韩寒、几米、三毛、王小波、余华、安妮宝贝、郭敬明等。(见图 2-

统计图,豆瓣,作家,图书


图 2-2 豆瓣图书“体裁类”热门标签统计图此外,豆瓣网用户对于诗歌、散文等体裁的作品的喜爱和话题讨论度也远远高于其他社会化阅读平台,形成了围绕这些作品进行讨论的小众空间。2.东野圭吾成为最受青睐的作家通过对热门话题标签中的作家类别进行提取、分析,发现豆瓣用户最爱讨论的作者是“东野圭吾”,标签记录数为“576354”条,高居榜首。其次为村上春树(441518 条)、张爱玲(263932 条)。其他受豆瓣用户关注和喜爱的作家还有亦舒、韩寒、几米、三毛、王小波、余华、安妮宝贝、郭敬明等。(见图 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禾页;;舞动美丽心灵[J];尚舞;2012年07期

2 刘征良;;电影市场高票房影片的实证研究——基于豆瓣网10亿元以上电影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13期

3 王辰龙;姜涛;;如今的现场与可能的远景——回答六个问题[J];新文学评论;2016年02期

4 侯文晓;;书神冯立:当他读完第1738本书[J];初中生学习(中);2016年12期

5 郭贝贝;;原创和推荐——豆瓣网图书营销的两大利器[J];青春岁月;2015年15期

6 付玉辉;;豆瓣网:存在的理由[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2年10期

7 肖潇雨;;豆瓣网传播中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记者;2011年14期

8 司姣姣;;豆瓣网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图书馆学刊;2011年08期

9 张庆生;;这个城市,风情万种[J];商周刊;2009年08期

10 毛雪皎;;豆瓣网对构建当前城市公共领域的有益尝试[J];今传媒;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志荣;方佳明;;在线评论对于图书销量的影响——基于豆瓣网的实证性研究[A];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丁金侃;;浅浅的海峡 缤纷的航空邮[A];浙江烟草(2013年第3期总第128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张君成;独立书店 不要在迷失中蹉跎[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

2 杜浩;图书岂能如此“山寨”?[N];中国艺术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陆俊琼;豆瓣网有望实现大规模赢利[N];通信信息报;2007年

4 商报记者 刘志英;一本“个性书”的网络推广记[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妮丽;豆瓣网:吃“文化饭”的互联网品牌[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敏;爱奇艺将豆瓣诉至公堂 豆瓣称无“非正常评分”[N];证券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李京京;豆瓣网:注册用户支撑网站合作收入[N];证券日报;2008年

8 尤雾 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专栏作家;《娘道》和当下的性别主义[N];长江日报;2018年

9 商报记者 及烁;今天你“结瓣”开“店”了吗[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10 储霏;网络空间的纯文学阵地?[N];中国艺术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锦;产业链视角下豆瓣网数字出版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

2 王梦洁;社会化阅读背景下豆瓣网图书话题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尧;豆瓣网的社群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胡跃鹏;豆瓣图书排行榜运营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5 薛雅;社交媒体与“80后”怀旧风潮[D];苏州大学;2014年

6 王勇;基于用户体验的豆瓣网用户活跃驱动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7 马士超;基于豆瓣网的“文艺小清新”用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丰盈;外国文学经典在豆瓣网中的接受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9 席瑞泽;豆瓣阅读自出版平台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10 王伟;基于Web2.0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4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