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新闻联播》冬奥会报道中的国家认同建构

发布时间:2020-07-18 10:23
【摘要】: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奥会是冬季运动项目中最高水平的国际比赛,新闻报道经常将其作为建立国家认同的优质材料。体育新闻报道,特别是奥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将成为文化的象征,成为一种带有意义的“新闻采访”。在多种媒体中,电视体育新闻报道以其视觉+文本的传播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全方位、立体化的赛场图景。我们在谈及本国奥运冠军的时候,总是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这种关联来自于受众对某个“民族”或“国家”的主观认同。本文基于电视冬奥会报道进行文本分析,选择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新闻联播》节目为研究主体,以其对温哥华、索契、平昌三届冬奥会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条件,对电视文本进行解释和分析。研究发现,央视《新闻联播》不断加强对冬奥会报道的重视程度,从四个层面建构了国家认同,具体体现在:通过对本国体育代表团的关注度的高低、他国对“我们”的认同来建构国家异同感;通过视觉符号、中国传统文化、特殊词汇来建构国家归属感;通过“爱国主义”话语、国家领导人报道、国家象征物来建构国家忠诚感;通过展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筹备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建构国家理想感。同时发现,媒体报道中“体育强中国强”的含义发生着转变,不仅体现在奖牌数量的多少,更体现在全民参与、全民强健上;媒体对冬奥会的报道突出发挥了体育在政治领域的推动作用,体现了中国期盼世界和平友好的愿景、中国与俄罗斯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以及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同时也展示出国际奥组委对中国的支持和认可。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11.212;G222
【图文】:

统计图,冬奥会,《新闻联播》,新闻


笔者将《新闻联播》节目第 21、22、23 届冬奥会的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赛事举办前一周、每届为期 16 天的赛事举办期间、赛后一周,共有 93 期《新联播》节目,其中有关冬奥会的新闻报道 99 条,从三届报道量来看(图 4.1),视不断加强对冬奥会报道的重视程度,报道量显著增多,第 21 届平昌冬奥会间相关新闻报道量较第 21 届温哥华冬奥会增加了 68%。

对比图,冬奥会,期数,节目


从报道时长来看(图 4.2),有冬奥会新闻的节目期数呈逐届增加趋势,且昌冬奥会期间最为显著。第 21 届冬奥会期间,《新闻联播》有 18 期节目含冬奥会相关新闻,第 22、23 届分别为 19 期、30 期。但具体到每则新闻的时总量,三届报道趋势为先增加再收缩,从 31.9 分钟猛增至 53.65 分钟,后又落到 45 分钟左右。其原因是,第 23 届平昌冬奥会期间的新闻为多篇短报道,致总时长不高,但跨越天数最长,在整整 1 个月的节目中每天都有报道,而 22 届索契冬奥会期间,主要是单篇长时间的新闻。传播效果上,多篇持续性报道方式要优于单篇长时报道。赛后 2 2 7总数 25 32 42

趋势图,《新闻联播》,冬奥会,趋势图


图 4.3 《新闻联播》对第 21、22、23 届冬奥会报道主题的关注度趋势图从整体关注度趋势看,各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比赛情况及成绩始终是体育新闻关注的重点,关注度最高,且第 23 届平昌冬奥会关注度明显高于前两届,《新闻联播》在报道“我国”和“他国”情况时,侧重中国体育代表队以及赛况成绩,主要集中在中国代表团准备情况,首枚奖牌、金牌、银牌,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成绩,着重报道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球、冰壶、单板滑雪、短道速滑等优势项目。如“申雪赵宏博创纪录高分位列双人滑短节目榜首”、“中国代表团冬奥赛场又添一枚奖牌”、“短道速滑收官 中国队夺 2 银 1 铜”、“冬奥短道女子 3000 米接力 我选手破纪录进决赛”等报道。从对体育代表团、赛况成绩的报道来看(表 4.3),有关中国代表团的报道量占全部冬奥会报道的比例最高,同时,对中国代表队的赛况及成绩报道逐届减少,对他国赛况的报道逐届增加。第 21 届温哥华冬奥会中,《新闻联播》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开运;母仕洪;;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的建构及启示[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年04期

2 殷清华;王萍;;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9年14期

3 黄伟华;;新疆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国家认同[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李京桦;;现代国家认同的多路径双中心互动分析[J];理论视野;2018年12期

5 王晓晶;;国家认同:构建当代公民归属感的新焦点[J];新西部;2018年33期

6 郝诗楠;;香港人的国家认同与展望:基于港台海外学术成果的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7 李家新;;教育与两岸“国家认同”的裂痕和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11期

8 黎沛文;庄鸿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香港青年的公民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问题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9年01期

9 景辉;;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10 范磊;;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建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青年发展论坛;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听亮;荣司平;胡林成;;青海汉、藏、回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比较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2 周艳丽;周珂;张锐;;1968、1988、2000年奥运会上韩国国家认同的诠释与表达[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3 水海刚;;“二战”后缅甸归侨复员过程中的国家认同(1945-1949)[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C];2016年

4 张涛华;;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国家认同目标[A];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2011年

5 李帆;;清季民族国家认同理念之一侧面——以刘师培的论说为例[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6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7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傅承哲;景怀斌;;香港民众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机制——基于内地民众的比较[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张涛;;论民族国家认同[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10 张涛;;论民族国家认同[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文佳;国家认同是国民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N];北京日报;2019年

2 范荣;国家认同必然包含对道路制度的认同[N];北京日报;2019年

3 本报评论员 曹林;离开国家认同 改革寸步难行[N];中国青年报;2014年

4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所 杨晶;游学与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N];中国旅游报;2018年

5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司建;伽达默尔视域中的国家认同“理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6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巍;列斐伏尔论国家认同与日常生活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姚晓丹;全球化与国家认同并行不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8 彭卫民 赵春香;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认同面临挑战[N];中国民族报;2016年

9 朱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回归政治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10 彭卫民 赵春香;国家认同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刍议[N];中国民族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桂榕;历史·文化·现实:回族的国家认同[D];云南大学;2010年

3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4 何良;美国少数族裔的国家认同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韦诗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柳翔浩;和合视域下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刘向东;文化多元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建构[D];吉林大学;2015年

8 王超品;当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的制度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耿亚军;和谐社会视野下民族院校公民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白安良;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杰群;《新闻联播》冬奥会报道中的国家认同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2 唐婧;西藏P苋说睦贰⑽幕牍胰贤芯縖D];兰州大学;2019年

3 吴桂碧;香港青少年历史教育的国家认同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4 江贵罗;港人的国家认同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5 钟琴宇;马来西亚华人国家认同塑造的政治传播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6 解佳轩;基于民族身份视角的民族融入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7 武智峰;宪法视野下的我国法定节假日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8 申亚青;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认同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9 吴嘉丽;近六十年来魁北克人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刘艳;泰国多语学校国家认同构建的文化教育归因[D];西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0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60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