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手机中的媒介暴力对未成年人的涵化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3 17:35
【摘要】:21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日俱进,媒介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更新换代,于是新媒介出现在人们眼前。如今,新媒介的受众群体数量急速增加,受众使用新媒介的时间整体上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趋势。在传媒行业不断寻求新出路的时代,媒介中包含的暴力内容愈发增加,尤其在新媒介异军突起的今天,其中的暴力内容更是充斥着人们生活,这种现象提升了人们对于暴力行为的宽容标准,一部分人甚至会在面对暴力行为时变得麻木。当今时代,手机作为人们接触时间最久、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媒介之一,它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目前,手机新闻中关于犯罪方法详细介绍的图片和视频的大量传播,以及手机游戏中类似于持刀持枪杀人这样的暴力画面的增多,这些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它们会促使个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人对其进行模仿吗?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也不具备足够的知识水平,并未形成稳定成熟的三观。加上当前社会整体环境中,犯罪分子群体出现了逐渐低龄化的趋势,一些案件当中犯罪的主角甚至是未成年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手机媒介中出现的大量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认知是否造成了影响。为此本文运用数据统计法,采用分层抽样,抽选出成都市的三所中学,对年龄为12—16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调查所得数据资料,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了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1、家庭关系和学校关系越好的未成年人,其暴力认同度越低。2、家庭关系和学校关系越好的未成年人,其人际信任度越高。3、未成年人的人际信任度和暴力认同度与接触手机的时间无显著相关。4、未成年人接触不同的手机内容,其人际信任度和暴力赞成度有所不同。对手机中暴力内容偏好的未成年人,对暴力的认同度越高,对于暴力的认知越来越表露社会犯罪的动向,且人际信任度相对较低。5、未成年人接触官方微博越多,人际信任度越高。6、未成年人接触含暴力因素越多的游戏类型,暴力认同度越高。关于媒介暴力的相关研究工作,我国的研究历史较短,起步较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迟,目前传播学领域当中进行媒介对未成年人产生影响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且很少一部分研究涉及新媒介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关于新媒介对未成年人的涵化效果还有待深入的研究,新媒介暴力对未成年人的涵化效果还需耍进一步挖掘。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从现实出发探讨手机中媒介暴力接触行为对未成年人的涵化效果,探究手机中的暴力内容接触行为对未成年人的人际信任度和暴力认同度的涵化效果,并试图找出未成年人被手机中的媒介暴力涵化的原因,并试图为预防手机中的媒介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提出一些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69.5;G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逸乐;;媒介暴力的正负效应及对策探究[J];中国报业;2018年08期

2 张楠;;浅析媒介暴力及其负面效应[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06期

3 吕君怡;;探析女性议题报道中的媒介暴力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09期

4 王永平;赵岷;;批判与颠覆:体育媒介暴力的文化学解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年06期

5 苟雨露;周丽;;探析微博媒介暴力的圈子式传播[J];今传媒;2016年04期

6 叶珲;;漫画改编电影《美国队长》的媒介暴力分析[J];电影评介;2014年06期

7 郝雨;王yN;;媒介暴力:类型、效应及控制[J];新闻记者;2009年06期

8 马小璐;蒲莳;郑少云;陈琦;王珂;李艳;常琳;刘俊荣;贾碧峰;雷黎萍;贾媛;杜向涛;武小菲;马莉;白亚峰;冯泽中;李东静;蒋彦书;贺光奕;杨薇薇;郭星敏;强玫;马晨;高扬;张学良;范勇;游富廷;樊晓辉;杨柳;郑敏;张雪洁;巩晓丽;;媒介暴力问题研究笔谈[J];今传媒;2007年03期

9 卜卫;;媒介暴力与儿童[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11期

10 王云云;;电影《寻龙诀》的媒介暴力分析[J];视听;201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洪云;王江洋;;媒介暴力形式对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杜嘉鸿;刘凌;王剑;;从媒介暴力看国产动画片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实习生 魏苓 孙艺璇 本报记者 樊未晨;9岁男孩烧伤同伴凸显媒介暴力“负能量”[N];中国青年报;2013年

2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石梅子;美国媒介暴力效果研究关注青少年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张健 夏林晨;警惕热播动画中的媒介暴力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中国传媒大学 林小溪;论媒介效能的持守与溢出[N];发展导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学光;正经的新闻表面都是不正经[N];华夏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玲宁;媒介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范红霞;基于性别视角的媒介暴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张咏梅;媒介人性论[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可心;手机中的媒介暴力对未成年人的涵化效果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2 陈星男;媒介暴力涵化效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3 陈婷婷;媒介场域“符号暴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泽周;自媒体的媒介暴力问题及其规制[D];南昌大学;2015年

5 王慧;媒介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谢玲;影视人类学的伪装:一场媒介暴力的表演[D];西南大学;2009年

7 于巍隽;电视暴力与儿童[D];复旦大学;2011年

8 周轶;媒介暴力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品牌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柳芳;微博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关欣;电视暴力对蒙古族新巴尔虎左旗儿童思维养成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9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79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