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言语沟通学视角下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0:21
【摘要】: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主持人与具有传播价值的嘉宾之间的沟通的载体,是一次话语互动和大众传播活动。谈话节目就是以谈话的形式将具有价值的新闻事件或者话题在和谐的气氛中展开积极讨论的一种话语互动的节目类型。主持人是节目的引导者,负责节目内容的把控和节奏的掌握。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承担着谈话类节目最核心的内容—谈话。包括话题的引出,对嘉宾的提问、谈话气氛的调节,到完成节目,主持人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不仅是嘉宾与节目之间关系的纽带,并且是嘉宾与节目之间、观众与节目之间沟通的桥梁。节目内容通过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来传达,嘉宾的意愿同样也通过主持人的语言得以表达。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是指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为把握节目节奏和调节节目气氛,与嘉宾互动交流而完成而使用的语言手段和或非语言手段。语言手段就是主持人的有声语言,非语言手段是指包括肢体语言在内的副语言,例如表情、神态、动作等。 首先,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言语沟通学。言语沟通学作为国外引进中国的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研究本身就具有创新和探索意义。言语沟通学不仅包括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也包括非言语行为、自我沟通和聆听等。借助言语沟通学的知识对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的从传播学和电视相关理论研究主持人语言,从全心视角动态的考察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一个谈话节目就是主持人与嘉宾沟通的体现,主持人与嘉宾在谈话节目中畅所欲言,互相倾诉,以此完成节目。从言语沟通学角度,从关注主持人自身,到关注主持人与嘉宾的沟通和互动,对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言语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本文以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主持人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节目和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具体来分析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宏观上以言语沟通学相关知识作为理论支撑点,微观上对主持人具体的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等进行分析,将理论分析与主持人实践研究相结合,详细的阐述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言语沟通体现。 再次,提出对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的新启示。主要有主持人的自我沟通、非言语沟通和聆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与主持人语言分析互为补充,从而全方位的对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进行研究。 最后,提出了言语沟通学视角下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对策略,主要对提高主持人的自我沟通能力和非言语沟通能力,主持人重视聆听这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人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动物则通过语言发出生存信号,或求偶、或呼朋引伴、或觅食。人类的语言远比动物使用的语言复杂的多,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日新月异。本文所探究的是言语沟通学视角下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就是一次言语沟通,用言语沟通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可以很好的发现在节目中主持人语言使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总结,用言语沟通学相关知识解决。 本文收集了《新闻会客厅》、《幸福魔方》《面对面》、《对话》、《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诸多国内目前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并把节目的谈话内容转成文本的形式,将其作为分析的语料进行研究,详细的探讨了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言语沟通,这一研究对言语沟通学以及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研究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鹏;;不同类型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特点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2 王奕骁;;浅析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J];才智;2012年02期

3 丁洁;;提高现场采访能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J];东南传播;2008年10期

4 印兴娣;;评《幸福魔方》中陈蓉的主持特点[J];电影文学;2010年24期

5 刘娜;陈晓识;;浅析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听知素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壮春雨;论主持人言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5年03期

7 宋玮;马少荣;;浅谈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曹莉;;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开场语的设计[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6期

9 王洪亮;侯华;王成峰;;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肢体语言的运用[J];山东视听;2004年06期

10 李耿;谈主持人自我定位中的心理因素[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78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8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