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

发布时间:2020-08-08 01:46
【摘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这个新兴的平台为公民的政治参与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提高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和意识,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使公民政治参与在深度和广度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网络进程的加快,生活中的各个细节都有网络行业的涉足,也包括政治领域,政府网上民意调查启动,网上调查,网络建议,网络监督已在大量涌现,网上政治论坛成为网络舆论的中心,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我们的政府管理与时俱进,新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也带来一股新的力量。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的活动,在传统社会中,公民参与原因一般是精神信仰和理想,自己的物质利益,但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参与政治的动机要复杂得多。相比于传统的政治参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着直接性、平等性、高效性的等崭新的特点。吸引了政府、学者、公民从多方面来研究,对它的现状问题的探讨,是为了更好地提出对策以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发表言论的束缚,解放了公民,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自由以及追求自由的勇气。但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下,追求民主自由是需要条件限制的。对此,一方面需要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提高政府驾驭网络政治空间和应对网络信息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从中不断汲取智慧和经验,将网络论政等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与现实政治生活有机连接,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管制之道。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研究现状的展开,来为网络政治参与的界定提供依据。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政治的相关理论,首先从传统的政治参与理论入手,比较了西方学者、国内主流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参与的理论,从而界定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以及本文所要探讨的网络政治参与。本文的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兴起的背景、条件、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本文的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详细说明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通过当今的热点网络案例来分析造成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影响的原因。本文的第四部分针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对策,从宏观、微观、中介三个方面相应提出了建议。宏观有网络立法、经济建设、文化道德建设方面,微观有针对公民个人的激励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其政治素养,中介提出了构建网络平台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21.5;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8期

2 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赵银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赵莉;;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分析——以“E两会”为例[J];当代传播;2009年04期

5 张鸷远;;论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稳定的负向影响[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6 赵新;;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7 东波;颜宪源;付晓东;;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J];理论探讨;2010年03期

8 王青松;;理解网络政治参与:内涵、特征与影响因素[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付建军;;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现状与二维价值[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Z1期

10 王青松;;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存问题研究——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证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小茹;;网络政治参与与政府善治之道[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平平;;试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湖北省团校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杜凌飞;;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观察和思考[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周昕;关耀富;;推动网络政治参与 促进政治文化发展[A];“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芸;;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6 黄春莹;;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公民政治道德建设[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赵春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白全贵 整理;推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N];河南日报;2009年

3 赫曦滢;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N];吉林日报;2010年

4 党文琦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缩小三道“数字鸿沟” 推动网络政治有序参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潘真;上海人对政治关注度高参与度不够[N];联合时报;2009年

6 袁峰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在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N];联合时报;2011年

7 张磊;网络政治视角下的社会心理嬗变[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桥法;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宋超;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4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航;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双重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海;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及其有序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聂虹;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红艳;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负效应的消减[D];西北大学;2009年

5 韩平;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回应[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维刚;新时期中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旭涛;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及管理问题探索[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李楠;民主视角下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玲茵;网络政治参与及其监管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萍;论我国的网络政治参与[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84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84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2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