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文化研究学派主体性悖论探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15:28
【摘要】:国内研究该领域的文献数量极少,尤其是以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与主体性的研究角度切入学术史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但这种研究对于传播学与人文学科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启发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以实际作用于更多的传播学研究之中,故本文的研究具有独创性与重要性。本文以文化研究学派著述中的主体性悖论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证明文化研究学派存在着以主体性悖论为核心的必然发展逻辑。本文选取了与该学派整体主体性悖论倾向有着密切关系的代表性著作作为研究素材,对这些著作进行逻辑推演与文本分析。进行这一研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这一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具有将分散零星的传播学理论归类至一个体系的可能性;其次,文化研究学派本身的庞杂与其对于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使得其成为主体性研究的良好研究对象;最后,该研究是突破现代传播学研究瓶颈的一次有利尝试。在研究中发现,文化研究学派确实有着由于主体的先验理性预设而无法解决的主体性悖论。文化研究学派基于现代人文体系的局限性而将主体预设为具有先验理性的,由于这一价值预设,文化研究学派只能通过论证理性与文明无关并且理性只能由文化独占,从而证明文化批判文明的价值合理性。基于对拉康的理论分析,理性是经验的而非先验的,所以理性先验预设是无法成立与证明的,因此文化研究学派并不能证明文化对理性的先验与独占。这就使得其一方面不断陷入自己建立的文化共同体能被自己的批判体系批判的窘境;另一方面也使得该学派的民族志研究无法具有说服力的剥离文明对主体的影响。同样借助拉康的理论,去除了先验理性的价值预设,将理性还原成经验的产物。把理性认定为是对象征性符号体系的想象而不断形成的主体性。基于这一还原,文化研究学派的主体性悖论得到了解答:现代的主体性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文明与文化共同融入象征性符号体系,共同对理性发展起到作用。同时,从价值意义而言,这证明了文明与文化都没有先验立场,并没有哪一者具有完全控制理性发展的合理性,所以也就说明任何一种价值符号体系都有着存在的价值。而这种借用主体性悖论辨析来剥离先验价值的方法,对于现代人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来讲是具有借鉴价值的。本研究具有三种意义,其一:证明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体系具有以主体性悖论为核心的必然发展逻辑;其二:主体性研究对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发展而言是重要的,并且做出了具体的研究示范更提供了研究方法与研究逻辑;其三:以主体性悖论方式梳理现有传播学甚至人文学科学术的整体脉络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206;G1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梦溪;;论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上)[J];紫光阁;2004年11期

2 李福蔚;;“雅”“俗”文化漫谈[J];宝鸡社会科学;2017年04期

3 和少英;和光翰;;文化认同与文化挪借[J];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06期

4 张惠梅;;促进文化消费的南海样本[J];图书馆论坛;2018年07期

5 杨学锋;;中学生文化自觉培育研究的实践意义[J];教书育人;2017年01期

6 杨学锋;;关于培育中学生文化自觉的研究[J];辽宁教育;2017年06期

7 昌荣珍;陈欣;甘菱铭;;成风化人:基层法院文化建设本源之径[J];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12期

8 管宁;;创客文化与设计文化启蒙[J];文化产业研究;2016年03期

9 王离湘;;根植于现实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才会盛开生生不息民族技艺之花[J];文化月刊;2017年14期

10 徐稳;;论原创力视阈下的中国文化主体意识重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畅;董华;;科技文化价值在社会中实现的制约性因素[A];云南省第4-5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6年

2 戴建兵;;关于民间思想的一点想法[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3 韩方明;;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意在推动全面开放[A];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第4期 冬季号)[C];2017年

4 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的实践与现代个体优良心灵秩序的养成[A];文化建设的价值自觉——全国“文化建设与价值自觉”学术研讨会暨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肖兰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楼宇烈;;文化交流与文化主体意识[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7 李国文;;皇家园林文化空间与文化遗产保护[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8 任容;;透过文化变迁审视价值观念更新[A];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黄式宪;;新世纪十年:以文化主体创新为根本是时代赋予的使命[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郑崇选;;文化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培育对策[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张晓欢;应扩大开放促进文化消费升级[N];经济参考报;2019年

2 潍坊市委党校 董伟;建设文化名市需坚持的几个原则[N];潍坊日报;2017年

3 通讯员 张雅楠;坊子培育“五大品牌”助力文化名市建设[N];潍坊日报;2018年

4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刘智强 张勤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产业发展[N];湖南日报;2018年

5 戴美玲;立足藏区 打造文化特色产业品牌[N];青海日报;2018年

6 丰子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个性化: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特征[N];北京日报;2018年

7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王慧姝;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改革 不断满足美好生活期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8 张立军 腾讯公司副总裁 华东总部总经理 本报记者 韩业庭 整理;用信息科技连接更多文化主体[N];光明日报;2018年

9 李永胜 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释放创新动力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N];陕西日报;2017年

10 陈晓莉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须做到“四要”[N];重庆日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聚星;文化研究学派主体性悖论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2 石美华;窄袖高腰间色裙源流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黄燕华;饮酒文化中的性别权力关系[D];厦门大学;2017年

4 花永昌;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英慧;社会哲学视阈下的和谐文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许月;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碎片化”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年

7 金菁;文化自觉视域下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历程及路径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8 郭开强;中国教育学者文化主体意识的重构[D];西南大学;2009年

9 姬凌飞;桑干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环境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10 胡春景;文化与产业:邵氏电影的双重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8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nwenchuanbolunwen/2788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